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

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13-31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旅游产业合作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5-26页
        1.2.1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6-25页
        1.2.2 国外旅游产业相关文献简述第25-26页
    1.3 研究的方法与路径第26-29页
        1.3.1 研究方法第26-27页
        1.3.2 研究路径第27-29页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及不足第29-31页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9-30页
        1.4.2 创新与不足第30-31页
第2章 旅游产业合作及其相关理论第31-43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31-33页
        2.1.1 旅游产业的含义第31-32页
        2.1.2 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内涵第32-33页
    2.2 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分类第33-39页
        2.2.1 旅游产业合作模式形成的影响因素第33-35页
        2.2.2 旅游产业现存合作模式的分类第35-39页
    2.3 旅游产业合作的相关理论第39-41页
        2.3.1 区域空间理论第39-41页
        2.3.2 均衡与非均衡理论第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3章 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的现状及动因第43-81页
    3.1 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现状及特点第43-47页
        3.1.1 合作现状第43-46页
        3.1.2 旅游产业合作的特点第46-47页
    3.2 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发展的动因第47-79页
        3.2.1 促进经济发展成为推进合作的驱动力第47-64页
        3.2.2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推进合作的内部因素第64-71页
        3.2.3 区域特点成是合作的外部因素第71-79页
    3.3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4章 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形成的条件和依据第81-97页
    4.1 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形成的影响因素第81-84页
        4.1.1 市场需求的拉动第81-82页
        4.1.2 市场供给的推进第82-83页
        4.1.3 政府的主导与调控第83-84页
    4.2 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形成的前提条件第84-90页
        4.2.1 交通网络是合作模式形成的必要条件第84-88页
        4.2.2 客源优势是合作模式形成的充分条件第88-90页
    4.3 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形成的现实依据第90-96页
        4.3.1 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开发潜力较大第90-92页
        4.3.2 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合作发展迅猛第92-93页
        4.3.3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合作基本稳定第93-94页
        4.3.4 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合作基本成型第94-96页
    4.4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5章 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确定第97-111页
    5.1 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定位第97-99页
        5.1.1 可供选择的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第97-98页
        5.1.2 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确定第98-99页
    5.2 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解析第99-106页
        5.2.1 流域型合作模式的理论阐述第99-101页
        5.2.2 客源地—目的地型合作模式的解读第101-103页
        5.2.3 政府主导型合作模式的阐述第103-106页
    5.3 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现实基础第106-110页
        5.3.1 俄罗斯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实施基础第106-107页
        5.3.2 韩国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实施基础第107-108页
        5.3.3 日本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实施基础第108页
        5.3.4 朝鲜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实施基础第108-109页
        5.3.5 延边州旅游产业合作模式的实施基础第109-110页
    5.4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6章 东北亚选择旅游产业合作模式面临的困境第111-121页
    6.1 选择合作模式面临的内部困境第111-114页
        6.1.1 旅游产业发展差距大模式标准难统一第111-112页
        6.1.2 个别国家基础设施落后有碍模式的形成第112-113页
        6.1.3 各国文化差异大模式的理解不一致第113-114页
    6.2 选择合作模式面临的外部困境第114-117页
        6.2.1 领土纷争限制了旅游合作模式的选择第114-115页
        6.2.2 政治经济结构脆弱致模式易破裂第115-116页
        6.2.3 管理体制区域分割一致模式很难形成第116-117页
    6.3 选择合作模式的内外部机制困扰第117-118页
        6.3.1 有效协调机构缺失模式协调难度大第117页
        6.3.2 旅游通关手续繁琐合作模式实施困难第117-118页
        6.3.3 规章制度不健全模式推进不同步第118页
    6.4 本章小结第118-121页
第7章 中国参与东北亚旅游产业合作的模式选择与对策第121-147页
    7.1 实施政府主导的合作模式突破内部困境第121-129页
        7.1.1 主动推进合作并逐渐达成共识第123-125页
        7.1.2 推出图们江区域开发新政强化合作一体性第125-126页
        7.1.3 主动提出合作思想以统一合作模式第126-128页
        7.1.4 以文化带动旅游产业合作来缩减文化差异负效应第128-129页
    7.2 构架“流域型”型合作模式解除外部困扰第129-137页
        7.2.1 构建“图们江”为“轴”的“流域型”模式破除分割第129-131页
        7.2.2 培育“流域型”模式的增长极第131-133页
        7.2.3 基于“流域型”模式实施双边合作第133-135页
        7.2.4 中国地方政府要主导合作突破内部困境第135-137页
    7.3 布局“客源地—目的地”型合作模式化解机制约束第137-145页
        7.3.1 以中国延边州为“目的地”布局旅游产业核心第137-140页
        7.3.2 政府主导推进延边州作为“目的地”的合作模式第140-142页
        7.3.3 以其他国家为客源地布局次区域第142-145页
    7.4 本章小结第145-147页
结论第147-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9页
附录第159-161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61-163页
后记和致谢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构建中俄自由贸易区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