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络大接经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临床研究 | 第9-18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 (一)受试者来源 | 第9页 |
| (二)受试者选择 | 第9-10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 (一)分组方法 | 第10页 |
| (二)治疗方法 | 第10-12页 |
| (三)观察指标 | 第12-13页 |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第13页 |
| (五) 统计方法 | 第13页 |
| 三、研究结果 | 第13-18页 |
| (一)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可比性分析 | 第13-15页 |
| (二)治疗后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改善情况的比较 | 第15-16页 |
| (三)两组患者疗效判定结果的比较 | 第16-17页 |
| (四)结果分析 | 第17-18页 |
| 讨论 | 第18-25页 |
| 一、关于原络大接经 | 第18-20页 |
| (一)原络大接经的来源及其应用现状 | 第18页 |
| (二)原络大接经法机理探析 | 第18-20页 |
| (三)原络大接经与心肾不交型失眠的联系 | 第20页 |
| 二、关于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 第20-22页 |
| (一)失眠的病机 | 第20-21页 |
| (二)失眠的病因 | 第21页 |
| (三)失眠的分型 | 第21-22页 |
| 三、关于心肾不交之病机的理解 | 第22-23页 |
| (一)水火不调,阴阳失和 | 第22-23页 |
| (二)精亏神逸 | 第23页 |
| (三)精血变动 | 第23页 |
| 四、关于课题的不足及其对结果的影响 | 第23-25页 |
| 结语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 综述 | 第28-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 附录 | 第35-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发表论文 | 第39-43页 |
| 详细摘要 | 第43-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