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数字光栅投影的叶片轮廓三维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9页
        1.2.1 叶片非接触测量现状第11-13页
        1.2.2 双目结构光研究现状第13-18页
        1.2.3 叶片重构系统国内外现状第18-19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双目结构光系统测量理论基础第21-30页
    2.1 双目模型立第21-23页
        2.1.1 双目模型建立过程第21-22页
        2.1.2 极线约束第22-23页
    2.2 双目立体校正原理第23-25页
    2.3 双目视差与点云求解第25-28页
        2.3.1 双目视差计算第25-26页
        2.3.2 点云计算第26-28页
    2.4 叶片三维重建流程第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三章 结构光测量系统标定第30-43页
    3.1 双目相机标定第30-37页
        3.1.1 相机成像模型建立第30-32页
        3.1.2 双目标定原理第32-37页
            3.1.2.1 单相机标定第32-36页
            3.1.2.2 双目相机标定第36-37页
    3.2 投影仪逆相机法标定第37-39页
    3.3 系统标定优化第39-42页
        3.3.1 相机非线性畸变第39-40页
        3.3.2 基于外参约束的标定优化第40-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双目结构光点云求解第43-65页
    4.1 结构光选择第43-46页
        4.1.1 格雷码结构光第43-44页
        4.1.2 正弦光栅结构光第44-46页
    4.2 相位展开算法第46-55页
        4.2.1 基于非连续性路径的可靠性排序相位展开算法第46-50页
        4.2.2 多鸽巢自适应排序的快速相位展开算法第50-55页
    4.3 绝对相位匹配算法第55-61页
        4.3.1 绝对相位匹配算法原理第55-56页
        4.3.2 基于SAD的相位匹配算法第56-58页
        4.3.3 基于改进的SAD相位匹配算法第58-61页
    4.4 点云拼接算法第61-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系统搭建与叶片扫描实验第65-82页
    5.1 双目结构光系统平台搭建第65-70页
        5.1.1 实验平台搭建第65-66页
        5.1.2 系统标定参数第66-70页
    5.2 叶片扫描实验及重建结果第70-73页
    5.3 叶片重建精度分析和优化第73-81页
        5.3.1 叶片重建精度分析第73-75页
        5.3.2 视差图亚像素优化第75-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6.1 全文总结第82-83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SP实验教学系统研制
下一篇:人体ASM建模及其在虚拟试衣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