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性格分析的理论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2、激励理论的理论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15-18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1、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 | 第15-16页 |
2、性格 | 第16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16-18页 |
1、性格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2、性格特性理论 | 第17-18页 |
二、A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激励现状分析 | 第18-29页 |
(一)A研究院现状 | 第18-21页 |
1、A研究院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2、A研究院激励现状 | 第19-20页 |
3、A研究院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二)该院专业技术人员群体性格特征测定和对比研究 | 第21-24页 |
1、该院专业技术人员群体性格特征测定 | 第21-23页 |
2、与一般事业单位员工性格分布的比较研究 | 第23-24页 |
(三)不同性格类型专业技术人员对激励方法的反应倾向性分析 | 第24-29页 |
1、D类型群体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倾向 | 第27页 |
2、I类型群体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倾向 | 第27-28页 |
3、S类型群体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倾向 | 第28页 |
4、C类型群体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倾向 | 第28-29页 |
三、A研究院针对专业技术人员性格特征的激励模式 | 第29-36页 |
(一)该院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方案的指导原则 | 第29-30页 |
1、目标结合原则 | 第29页 |
2、公平性原则 | 第29-30页 |
3、适度性原则 | 第30页 |
(二)该院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方案的目标 | 第30页 |
1、最大程度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潜在能力 | 第30页 |
2、实现组织与专业技术人员个人的共同成长 | 第30页 |
(三)该院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模式 | 第30-32页 |
1、A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基于性格分类的激励方法模型 | 第30-31页 |
2、A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不同性格主要激励需求要素分析 | 第31-32页 |
(四)基于性格分类的A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方式 | 第32-36页 |
1、D类型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方式 | 第32-33页 |
2、I类型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方式 | 第33-34页 |
3、S类型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方式 | 第34页 |
4、C类型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方式 | 第34-36页 |
注释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