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青年观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陈独秀青年观的形成与发展 | 第14-20页 |
·陈独秀青年观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 第14-16页 |
·陈独秀青年观形成与发展的时代条件 | 第14页 |
·陈独秀青年观形成与发展的实践条件 | 第14-15页 |
·陈独秀青年观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条件 | 第15-16页 |
·陈独秀青年观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来源 | 第16-18页 |
·康、梁维新思想的影响 | 第16-17页 |
·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 第17页 |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奠基 | 第17-18页 |
·陈独秀青年观形成与发展的历程 | 第18-20页 |
·陈独秀青年观的形成 | 第18-19页 |
·陈独秀青年观的发展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陈独秀青年观的内容及特点 | 第20-32页 |
·陈独秀青年观的主要内容 | 第20-27页 |
·青年价值观 | 第20-21页 |
·青年素质观 | 第21-22页 |
·青年政治观 | 第22-24页 |
·青年教育观 | 第24-25页 |
·青年人生观 | 第25-26页 |
·青年发展观 | 第26-27页 |
·陈独秀青年观的基本特点 | 第27-32页 |
·创新性 | 第27-28页 |
·实践性 | 第28-29页 |
·时代性 | 第29-30页 |
·开放性 | 第30-32页 |
第四章 陈独秀青年观的历史作用 | 第32-38页 |
·陈独秀青年观的积极作用 | 第32-35页 |
·唤起青年的觉醒 | 第32-33页 |
·指明青年运动发展的方向 | 第33-34页 |
·推动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立 | 第34-35页 |
·陈独秀青年观的历史局限性 | 第35-38页 |
第五章 陈独秀青年观的当代价值 | 第38-46页 |
·陈独秀青年观的理论价值 | 第38-41页 |
·结合中国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 第38-39页 |
·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观的理论基础 | 第39-41页 |
·陈独秀青年观的现实启示 | 第41-46页 |
·关爱、帮助、引导青年,培养青年正确的义利观 | 第41-42页 |
·创新青年工作理念方法,促进共青团工作 | 第42-43页 |
·做“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新青年,助力中国梦 | 第43-4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