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模式的居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万科模式的居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实践 | 第10页 |
·居住区景观的人性化发展方向 | 第10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万科模式 | 第10-11页 |
·居住区 | 第11页 |
·居住区景观 | 第11-12页 |
·人性化设计 | 第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对万科模式的居住区景观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 | 第12-13页 |
·通过万科模式的居住区景观研究深刻理解人性化设计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居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万科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小结 | 第16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万科模式概述 | 第19-29页 |
·万科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万科模式的特点 | 第20-21页 |
·万科模式的居住区特点 | 第21-27页 |
·产品类型 | 第21-26页 |
·区位策略 | 第26-27页 |
·开发理念 | 第27页 |
·楼盘名称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3 使用者对居住区景观的人性化需求分析 | 第29-39页 |
·使用者的生理需求 | 第29页 |
·光照条件 | 第29页 |
·自然通风 | 第29页 |
·温度湿度 | 第29页 |
·使用者的行为需求 | 第29-33页 |
·居住者的交往活动类型 | 第29-30页 |
·特殊人群的行为特征 | 第30-32页 |
·体验需求 | 第32-33页 |
·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 第33-38页 |
·安全感 | 第33-34页 |
·归属感 | 第34页 |
·情感需求 | 第34-37页 |
·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4 杭州万科居住区人性化景观调查分析 | 第39-74页 |
·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 第39-43页 |
·调查对象 | 第39-42页 |
·调查内容 | 第42-43页 |
·调查方法 | 第43页 |
·别墅和低层排屋类居住区现状分析 | 第43-56页 |
·郡西别墅 | 第43-46页 |
·万科公望 | 第46-50页 |
·竹径茶语 | 第50-53页 |
·阳光天际 | 第53-56页 |
·多层类居住区现状分析 | 第56-64页 |
·白鹭郡东 | 第56-59页 |
·探梅里 | 第59-62页 |
·柳映坊 | 第62-64页 |
·小高层和高层类居住区现状分析 | 第64-73页 |
·西溪蝶园 | 第64-66页 |
·万科草庄 | 第66-69页 |
·魅力之城 | 第69-71页 |
·七贤郡 | 第71-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5 万科模式的居住区人性化景观营造分析 | 第74-95页 |
·景观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 第74-77页 |
·空间布局 | 第74-75页 |
·空间组织 | 第75-77页 |
·空间尺度 | 第77页 |
·交通组织的人性化设计 | 第77-82页 |
·入口设计 | 第77-79页 |
·道路设计 | 第79-81页 |
·铺装设计 | 第81-82页 |
·植物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 第82-86页 |
·道路绿地 | 第82-84页 |
·宅间/宅旁绿地 | 第84-85页 |
·公园绿地 | 第85-86页 |
·活动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 第86-93页 |
·绿地空间 | 第86-87页 |
·水体空间 | 第87-89页 |
·广场空间 | 第89-90页 |
·设施小品 | 第90-93页 |
·小结 | 第93-95页 |
6 万科模式的居住区景观人性化设计方法解析 | 第95-101页 |
·融入城市 | 第95-96页 |
·建筑与城市区位相适宜的居住区景观类型 | 第95页 |
·塑造与城市文化相协调的居住区景观品味 | 第95-96页 |
·开放住区与城市交融 | 第96页 |
·融于自然 | 第96-98页 |
·尊重原有地形地貌 | 第96-97页 |
·顺应自然水体 | 第97页 |
·保护原生植被 | 第97-98页 |
·营造充满活力的住区生活 | 第98-99页 |
·围合组团院落空间促进成邻里交往 | 第98页 |
·多元化的活动交往空间 | 第98-99页 |
·多层次的居住人群聚居 | 第99页 |
·满足多层次人群的居住生活需求 | 第99-100页 |
·满足多层次人群的物质生活需求 | 第99页 |
·满足多层次人群的精神生活需求 | 第99-100页 |
·小结 | 第100-101页 |
7 结语 | 第101-104页 |
·结论 | 第101-102页 |
·创新 | 第102-103页 |
·不足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附录1调研时间安排 | 第108-109页 |
附录2杭州万科居住区常用植物汇总 | 第109-111页 |
附录3图表目录 | 第111-115页 |
导师简介 | 第115-116页 |
个人简介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