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富营养化水体凤眼莲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磷去向和磷平衡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语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中国水环境现状第11-13页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危害第13-16页
     ·水体富营养化定义第13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第13-16页
       ·对水质的影响第14页
       ·对水生生物生理的影响第14-15页
       ·对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15页
       ·对水生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17页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第16-17页
       ·物理修复技术第16页
       ·化学修复技术第16页
       ·生物修复技术第16-17页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途径第17-18页
       ·挺水植物第17-18页
       ·漂浮植物第18页
       ·沉水植物第18页
       ·浮叶植物第18页
     ·凤眼莲生态修复技术治理滇池草海水体成效显著第18-19页
     ·漂浮植物凤眼莲净化富营养化水体过程中的磷去向有待探明第19-20页
     ·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磷元素的去除效能存在差异第20页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20-23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目的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凤眼莲修复系统中不同除磷途径对除磷效果的贡献第23-37页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试验材料第23-24页
     ·试验方法第24页
     ·测定和计算方法第24-25页
     ·数据处理第25页
   ·结果第25-35页
     ·上覆水水温第25-26页
     ·上覆水DO和pH的变化第26-27页
     ·水体EC及Eh变化第27-29页
     ·水体中TP、TDP、SRP的变化第29-32页
     ·底泥pH和Eh第32-33页
     ·植物生物量及磷含量变化第33-34页
     ·凤眼莲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过程中磷去向第34-35页
   ·讨论第35-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除磷效果与磷素吸收的主要来源研究第37-53页
   ·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试验材料第37-38页
     ·试验方法第38页
     ·分析方法第38页
     ·数据处理与计算第38-39页
   ·结果第39-50页
     ·上覆水水温和现场气温第39-40页
     ·水体DO与pH值变化第40-41页
     ·水体EC及Eh变化第41-43页
     ·水体TP、TDP、SRP变化第43-45页
     ·植物吸收对修复系统水体中磷的去除贡献第45-47页
     ·底泥pH和Eh第47-48页
     ·不同处理植物生物量及磷含量变化第48-49页
     ·底泥总磷含量变化第49-50页
   ·讨论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全文总结第53-54页
   ·研究创新点第54页
   ·研究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反硝化脱氮及净化效果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昆山市地表水水质质量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