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 综述一 心悸的历史溯源 | 第10-14页 |
| 1 定义 | 第10页 |
| 2 分类 | 第10页 |
| 3 范围 | 第10页 |
| 4 病名演变 | 第10-11页 |
| 5 古代医家对心悸论述 | 第11-13页 |
| 6 小结 | 第13-14页 |
| 综述二 中医药论治心悸进展 | 第14-19页 |
| 1 辩证论治心悸 | 第14页 |
| 2 经典方剂论治心悸 | 第14-15页 |
| 3 自拟方论治心悸 | 第15-16页 |
|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悸 | 第16页 |
| 5 常用中成药治疗心悸 | 第16-17页 |
| 6 其他疗法 | 第17页 |
| 7 其他民族医学疗法 | 第17页 |
| 8 小结 | 第17-19页 |
| 综述三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 1 数据挖掘概述 | 第19页 |
| 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3 小结 | 第2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刘如秀教授治疗心悸临床经验研究 | 第26-53页 |
| 前言 | 第26-27页 |
| 一 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27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27页 |
| 3 纳入标准 | 第27页 |
| 4 排除标准 | 第27-28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 1 病例资料收集方法 | 第28页 |
| 2 数据的预处理 | 第28页 |
| 3 数据库建立 | 第28页 |
| 4 数据挖掘方法 | 第28-29页 |
| 5 技术路线图 | 第29-30页 |
| 三 研究结果 | 第30-44页 |
| 1 入选病例一般情况 | 第30页 |
| 2 频数分析 | 第30-36页 |
| 3 关联规则分析 | 第36-44页 |
| 四 讨论 | 第44-52页 |
| 1 一般情况分析结果讨论 | 第44页 |
| 2 频数分析结果讨论 | 第44-45页 |
| 3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讨论 | 第45-46页 |
| 4 导师治疗心悸临证经验 | 第46-49页 |
| 5 验案举偶 | 第49-52页 |
| 五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