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滨水景观的乡土化应用研究--以三明市梅仙镇尤溪河为例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水与乡镇的重要关系 | 第13页 |
·乡镇滨水景观面临的困境 | 第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2 乡镇滨水景观及乡土化设计的研究概述 | 第16-2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页 |
·滨水景观 | 第16页 |
·乡土景观 | 第16页 |
·乡土景观元素 | 第16页 |
·乡镇滨水景观乡土化设计 | 第16页 |
·国内外乡镇滨水发展历程与相关案例分析 | 第16-22页 |
·国外乡镇滨水发展历程及案例分析 | 第16-19页 |
·国内乡镇滨水发展历程及案例分析 | 第19-22页 |
·借鉴与思考 | 第22-23页 |
·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 第23页 |
·注重场地特色文化,延续地域文脉 | 第23页 |
·以人为本,塑造亲水滨水景观 | 第23页 |
3 乡镇滨水景观乡土化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人文地理学 | 第23页 |
·景观生态学 | 第23-24页 |
·环境心理学 | 第24页 |
·园林景观美学 | 第24页 |
·人体工程学 | 第24-25页 |
4 乡镇滨水景观乡土化设计的理论研究 | 第25-32页 |
·乡镇滨水景观乡土景观元素构成 | 第25-28页 |
·乡土自然景观要素 | 第25-27页 |
·乡土人文景观要素 | 第27-28页 |
·乡镇滨水景观乡土景观元素的引入过程 | 第28-29页 |
·挖掘乡土景观元素 | 第28-29页 |
·分析乡土景观元素 | 第29页 |
·提炼乡土景观元素 | 第29页 |
·传承乡土景观元素 | 第29页 |
·乡镇滨水景观中乡土景观元素表达 | 第29-31页 |
·“物”表达 | 第29-30页 |
·“事”的表达 | 第30-31页 |
·“意”的表达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5 乡土景观元素在梅镇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第32-66页 |
·项目设计范围 | 第32-33页 |
·梅仙镇尤溪河景观资源分析 | 第33-40页 |
·自然环境要素分析 | 第33-35页 |
·人文环境要素分析 | 第35-36页 |
·现状用地分析 | 第36-38页 |
·梅仙镇滨水沿岸主要分区资源分析 | 第38-40页 |
·梅仙镇尤溪河滨水景观现状综合解析 | 第40-41页 |
·优势解读 | 第40页 |
·劣势解读 | 第40页 |
·机会解读 | 第40页 |
·威胁解读 | 第40-41页 |
·梅仙镇尤溪河滨水景观乡土化设计思路 | 第41-43页 |
·设计依据 | 第41页 |
·设计目标 | 第41页 |
·设计定位 | 第41页 |
·设计原则 | 第41-42页 |
·设计策略 | 第42页 |
·设计方法 | 第42-43页 |
·梅仙镇尤溪河滨水景观乡土化设计内容 | 第43-52页 |
·总体规划构思 | 第43-45页 |
·总平面图 | 第45页 |
·功能分区规划 | 第45-46页 |
·交通系统规划 | 第46-48页 |
·竖向规划 | 第48-50页 |
·公共服务设施系统 | 第50-51页 |
·景观视线分析 | 第51页 |
·夜景照明设计 | 第51-52页 |
·梅仙镇尤溪河滨水景观分区及主要景点设计 | 第52-61页 |
·历史文化展区—梅仙公园 | 第52-56页 |
·湿地教育区—梅仙湿地公园 | 第56-59页 |
·历史文化展示区—梅仙桥头小游园 | 第59-60页 |
·农耕文化展示区 | 第60-61页 |
·梅仙镇尤溪河滨水景观乡土化专项规划设计 | 第61-66页 |
·驳岸景观设计 | 第61-63页 |
·植物种植规划 | 第63-64页 |
·水体收集与净化 | 第64-65页 |
·建筑风貌景观规划设计 | 第65-66页 |
6 项目总结与思考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讨论 | 第67-68页 |
·研究不足 | 第67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