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酶工程论文--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论文

微流控技术制备可控多孔结构PCL/SiO2复合微球及其固定化酶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固定化酶第11-13页
     ·固定化酶的概述第11-12页
     ·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第12-13页
   ·多酶体系的共固定化第13-15页
     ·酶的共固定化技术第13页
     ·共固定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13-15页
   ·常见的固定载体及其制备方法第15-17页
     ·常见的固定化载体微球第15-17页
     ·载体微球的传统制备方法第17页
   ·微流控技术第17-19页
     ·微流控技术简介第17-18页
     ·微流控技术制备多孔微球的研究第18-19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9-22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9-20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PCL/SiO_2多孔复合粒子的制备及机理讨论第22-39页
   ·引言第22页
   ·实验部分第22-27页
     ·实验材料第22-23页
     ·实验仪器第23-24页
     ·微流控芯片的制备第24-25页
     ·PCL/SiO_2复合粒子的制备第25-26页
     ·PCL/SiO_2复合粒子的结构与性能表征测试第26-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8页
     ·微流控芯片的制备第27页
     ·PCL/SiO_2复合微球的形貌和粒径分布表征第27-29页
     ·PCL/SiO_2复合粒子的表面成分分析第29-31页
     ·PCL/SiO_2复合粒子的结构成分分析第31-32页
     ·多孔PCL/SiO_2复合粒子的孔隙率分析第32页
     ·氨水对PCL/SiO_2复合微球表面结构的影响第32-34页
     ·TEOS对PCL/SiO_2复合微球表面结构的影响第34-35页
     ·PCL/SiO_2复合微球表面多孔的形成机理分析第35-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功能化的PCL/SiO_2微球固定化酶的研究第39-55页
   ·引言第39页
   ·实验部分第39-46页
     ·实验试剂第39-41页
     ·实验仪器第41页
     ·多孔载体PCL/SiO_2复合微球的制备第41页
     ·PCL/SiO_2复合微球表面改性第41-42页
     ·固定化蛋白和酶的制备第42页
     ·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测试第42-43页
     ·溶液酶及固定酶活力的测定第43-46页
     ·固载酶偶联效率和活力回收的测定第46页
     ·固定化酶重复使用性的测定第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54页
     ·PCL/SiO_2复合载体表面修饰的红外表征第46-48页
     ·蛋白的固定化第48页
     ·固定化酶的红外表征第48-49页
     ·固定化酶的活力、偶联率以及活力回收率第49-51页
     ·固定化酶重复使用性第51-52页
     ·PCL/SiO_2复合载体的结构稳定性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双酶共固定化体系的研究第55-70页
   ·引言第55-56页
   ·实验试剂与方法第56-59页
     ·实验试剂第56页
     ·实验仪器第56页
     ·PCL/SiO_2复合载体的制备及表面氨基功能化第56-57页
     ·两种不同荧光蛋白的共固定第57页
     ·载体表面固定双酶体系第57页
     ·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测试第57-58页
     ·SOD/CAT双酶体系活性的测定第58页
     ·SOD/CAT双酶体系的抗氧化能力测定第58-59页
     ·固载酶重复使用性能研究第59页
   ·结果与讨论第59-68页
     ·荧光蛋白BSA/IgG的共固定化第59-61页
     ·固定化酶的结构成分分析第61页
     ·SOD/CAT双酶体系的活力第61-63页
     ·SOD/CAT双酶体系的抗氧化能力第63-65页
     ·SOD/CAT共固定体系重复使用性第65-66页
     ·SOD/CAT双酶协同抗氧化体系的条件优化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研究
下一篇:LED照明对人眼瞳孔和脉搏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