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红豆杉、紫杉论文

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种苗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综述第11-23页
   ·红豆杉简介第11-12页
   ·红豆杉栽培育苗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组织培养育苗第12页
     ·种子育苗第12-14页
     ·扦插育苗第14页
   ·红豆杉资源及其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4-16页
     ·红豆杉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第14-16页
     ·红豆杉开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第16页
   ·红豆杉种苗驯化栽培技术研究第16-20页
     ·红豆杉种子后熟期研究进展第16-17页
     ·红豆杉种苗栽培基质研究进展第17-18页
     ·红豆杉种苗栽培肥料配比研究进展第18-19页
     ·红豆杉种苗栽培光照强度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南太行红豆杉种苗驯化研究进展第20页
   ·本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第20-22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2-23页
     ·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基质筛选第22页
     ·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施肥配方筛选第22页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种苗生长的影响第22页
     ·不同光照处理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的检测第22-23页
第二章 栽培基质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的影响第23-31页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实验材料第23-24页
     ·方法第24页
   ·结果和分析第24-29页
     ·不同基质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茎增粗的影响第24-26页
     ·不同基质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株高生长的影响第26-27页
     ·不同基质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当年生枝生长的影响第27-29页
   ·小结与讨论第29-31页
     ·基质处理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茎粗的关系第29页
     ·基质处理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苗高的关系第29页
     ·基质处理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当年生枝生长的关系第29-31页
第三章 施肥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的影响第31-39页
   ·材料与方法第31-32页
     ·实验材料第31页
     ·试验方法第31-32页
   ·结果和分析第32-37页
     ·不同肥料配比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的茎粗生长影响第32-33页
     ·不同肥料处理对红豆杉株高的影响第33-35页
     ·不同肥料处理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当年生枝长的影响第35-37页
   ·小结与讨论第37-39页
     ·不同肥料处理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茎粗的关系第37页
     ·不同肥料处理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株高的关系第37页
     ·不同肥料处理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当年生枝长的关系第37-39页
第四章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的影响第39-47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材料第39-40页
     ·试验方法第40页
   ·结果和分析第40-46页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株高的影响第40-42页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茎粗的影响第42-43页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当年生枝长的影响第43-46页
   ·小结与讨论第46-47页
     ·5000 Lx~30000 Lx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株高、当年生枝生长和新枝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46页
     ·自然光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的茎粗增长最快第46-47页
第五章 不同光照处理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检测第47-55页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材料第47页
     ·试验方法第47-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9-52页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影响第49页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叶片中SPDA的影响第49-50页
     ·不同光照强度对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第50-52页
   ·小结与讨论第52-55页
     ·自然光下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高第52-53页
     ·1000 Lx~5000 Lx有利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叶片中SPDA的增加第53页
     ·1000 Lx~30000 Lx有利于红豆杉叶绿素a、b的积累第53-5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结论第55-56页
     ·蛭石+壤土(体积 1:1)基质配比利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第55页
     ·10 g~15 g的肥料配比利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生长第55页
     ·5000 Lx~30000 Lx,利于南太行野生红豆杉植株增高;自然光有利于太行山野生红豆杉植株增粗第55页
     ·1000 Lx~30000 Lx光照强度利于叶绿素相对含量和相对含水量保持第55-56页
   ·本文创新点第56页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致谢第63-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茎基腐病菌侵染小麦对光合作用及根的影响
下一篇:郑州市绿道植物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