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炭微球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金属还原法 | 第10-12页 |
·超临界法 | 第12-13页 |
·CVD法 | 第13页 |
·模板法 | 第13-16页 |
·水热法 | 第16-17页 |
·高温热解法 | 第17-18页 |
·空心炭微球的应用 | 第18-19页 |
·在燃料电池载体上的应用 | 第18页 |
·在储能储氢材料上的应用 | 第18页 |
·在电池负极材料上的应用 | 第18-19页 |
·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 第19页 |
·炭基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传统吸波材料 | 第20-21页 |
·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 | 第23页 |
·微波吸收原理 | 第23-27页 |
·单层微波吸收 | 第24-25页 |
·微波吸收与电磁参数关系 | 第25-26页 |
·电磁参数的物理意义 | 第26-27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低密度炭微球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 第28-47页 |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28-29页 |
·设备和仪器 | 第29页 |
·低密度空心炭微球的制备 | 第29-30页 |
·酚醛树脂/空心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0页 |
·材料分析表征手段 | 第30-32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0页 |
·场发射扫描电镜 | 第30页 |
·热重分析 | 第30-31页 |
·粒径分析 | 第31页 |
·密度测量 | 第31页 |
·元素分析 | 第31页 |
·破球率测试 | 第31页 |
·等静压破球率 | 第31页 |
·机械强度 | 第31页 |
·热导率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5页 |
·不同炭化温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循环酸洗的影响 | 第34-36页 |
·氧化处理的影响 | 第36-38页 |
·不同配比对酚醛树脂空心微球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不同配比对空心炭微球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0-42页 |
·预处理过程对空心微球/酚醛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3章 低密度炭微球化学镀镍工艺研究及吸波性能 | 第47-66页 |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47-48页 |
·设备和仪器 | 第48页 |
·空心炭微球的制备 | 第48-49页 |
·空心炭微球化学镀镍 | 第49-50页 |
·材料分析表征手段 | 第50页 |
·实验与结论 | 第50-53页 |
·除油去胶 | 第50页 |
·粗化工艺 | 第50-52页 |
·敏化、活化工艺 | 第52-53页 |
·化学镀镍的实验工艺 | 第53-59页 |
·硫酸镍浓度对化学镀镍镀速的影响 | 第54页 |
·次亚磷酸钠浓度对化学镀镍镀速的影响 | 第54-55页 |
·乳酸浓度对化学镀镍镀速的影响 | 第55-56页 |
·乙酸钠浓度对化学镀镍镀速的影响 | 第56-57页 |
·施镀温度对化学镀镍镀速的影响 | 第57页 |
·pH值对化学镀镍镀速的影响 | 第57-58页 |
·最优组镀镍空心炭微球样品 | 第58-59页 |
·热处理对镍-空心炭微球磁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镍-空心炭微球的电磁参数研究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67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