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对外关系论文

价值链分工体系下的FTA--基于亚太自由贸易发展(1993-至今)

内容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4-16页
  一、研究背景第14-15页
  二、研究意义第15-16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6-20页
  一、FTA相关研究第16-19页
  二、FTA和价值链分工相互影响研究第19-20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框架与创新第20-24页
  一、研究方法第20-21页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框架第21-23页
  三、创新与不足第23-24页
第二章 FTA和价值链相关概念和理论第24-34页
 第一节 FTA相关概念和理论第24-28页
  一、FTA相关概念界定第24-25页
  二、FTA动因理论第25-26页
  三、FTA效应理论第26-28页
 第二节 价值链相关概念和理论第28-34页
  一、价值链相关概念界定第29-31页
  二、全球价值链分工驱动机制理论第31-32页
  三、全球价值链分工利益分配机制理论——以苹果iphone4为例第32-34页
第三章 亚太地区FTA发展背景及现状第34-48页
 第一节 FTA兴起的背景及原因第34-41页
  一、多边贸易体制停滞不前第34-36页
  二、亚太(东亚)经济一体化推进受阻第36-39页
  三、全球(区域)价值链(GVG)分工逐渐深化第39-41页
 第二节 亚太FTA发展的现状第41-48页
  一、亚太区域FTA占全球份额第41-43页
  二、亚太区域FTA的分布情况第43-45页
  三、亚太区域FTA的覆盖领域第45-48页
第四章 亚太地区价值链分工体系下经贸合作变化第48-68页
 第一节 价值链分工加深亚太国家贸易相互依赖第48-55页
  一、中间产品贸易成为产品内分工的主要贸易形式第48-51页
  二、跨国公司成为协调国际分工贸易的主要载体第51-52页
  三、服务贸易在全球及区域生产网络中不断提升第52-55页
 第二节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全球价值链第55-57页
  一、跨国公司作为FDI主体在亚太构建价值链第55-56页
  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以汽车和电子产品为主的制造业第56-57页
 第三节 价值链分工促发亚太国家经贸合作障碍第57-65页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亚太贸易成本提高第57-60页
  二、全球价值分工链体系下亚太贸易摩擦升级第60-63页
  三、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和层次有限第63-65页
 第四节 价值链分工促进亚太国家缔结更多FTA第65-68页
  一、垂直专业化促进亚太不同类型国家间缔结FTA第65-66页
  二、跨国公司和进出口企业利益集团推动国家缔结FTA第66-68页
第五章 亚太地区价值链分工体系下FTA效用评估第68-86页
 第一节 FTA促进价值链分工的理论可能性第68-70页
  一、减少贸易成本,增强中间产品贸易创造第68页
  二、深入合作领域,缓解贸易摩擦第68-69页
  三、推动投资开放,促进发展中国家参与第69-70页
 第二节 FTA促进价值链分工的现实非必然性第70-77页
  一、FTA促进效用以价值链分工发挥作用为基础——以NAFTA为例第70-73页
  二、FTA并不是价值链分工产生的必要条件——以中-美价值链联系为例第73-75页
  三、单纯的FTA无法促进价值链整合和提升价值——以美-澳FTA为例第75-77页
 第三节 价值链分工体系下FTA局限性导致企业使用率不高第77-84页
  一、“面条碗效应”导致优惠原产地原则复杂化第77-80页
  二、复杂原产地原则增加了企业使用FTA成本第80-82页
  三、企业缺乏使用FTA的激励因素第82-84页
 第四节 亚太地区部分FTA未产生或失去效用第84-86页
  一、未与价值链分工匹配FTA贸易效应减弱第84-85页
  二、未与价值链分工匹配FTA难以发生投资效应第85-86页
第六章 价值链体系下亚太FTA和中国自由贸易未来发展第86-96页
 第一节 价值链体系下亚太FTA未来发展第86-91页
  一、全球贸易增速逐渐下降第86-87页
  二、TPP对亚太未来自由贸易的影响第87-90页
  三、推进价值链体系下FTAAP建设第90-91页
 第二节 价值链体系下中国自由贸易未来发展第91-96页
  一、完善中国FTA战略第91-93页
  二、促进中国产业升级第93-94页
  三、积极应对TPP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94-96页
结语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房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遗赠动机视角
下一篇:上海市因病支出型贫困救助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