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固体力学论文--结构力学论文

曲型加筋板、壳结构的建模方法与分析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1页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加筋板、壳结构的理论模型第13-20页
     ·加筋板、壳结构的理论分析模型第13-14页
     ·梁、板、壳理论第14-20页
       ·梁理论第14-15页
       ·板理论第15-18页
       ·壳理论第18-20页
   ·加筋板、壳结构的研究现状第20-28页
     ·加筋板、壳结构的静力学分析第20-23页
     ·加筋板、壳结构的振动分析第23-26页
     ·加筋板、壳结构的屈曲分析第26-28页
   ·曲型加筋板、壳结构的研究现状第28-29页
     ·曲型加筋板的研究现状第28-29页
     ·曲型加筋壳的研究现状第29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9-31页
第2章 曲型加筋板的线性有限元分析第31-75页
   ·曲型加筋板的研究背景第31-34页
   ·曲型加筋板的有限元方程的建立第34-46页
     ·板的动能和应变能第34-38页
     ·曲型加强筋的动能和应变能第38-44页
     ·曲型加筋板问题的弱形式第44-46页
   ·曲型加筋板的数值计算结果第46-73页
     ·曲型加筋板的静态变形分析第46-50页
       ·收敛性及精确性验证第46-49页
       ·曲型筋铺设、曲率的影响第49-50页
     ·曲型加筋板的自由振动分析第50-62页
       ·收敛性及精确性验证第51-55页
       ·板厚对频率和振型的影响第55-57页
       ·加强筋偏心性对频率和振型的影响第57-60页
       ·等质量条件下几何参数对频率的影响第60-62页
     ·曲型加筋板的屈曲及面内载荷下的自由振动分析第62-73页
       ·收敛性及精确性验证第62-65页
       ·具有两个加强筋的加筋板第65-68页
       ·具有四个加强筋的加筋板第68-73页
   ·本章结论第73-75页
第3章 曲型加筋板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第75-90页
   ·曲型加筋板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研究背景第75页
   ·曲型加筋板的有限元方程的建立第75-82页
     ·板的大变形切线刚度矩阵第75-79页
     ·曲型筋的大变形切线刚度矩阵第79-82页
   ·曲型加筋板的大变形分析第82-88页
     ·曲型加筋板的静态大变形分析第82-85页
       ·静态大变形问题非线性方程的求解第82-83页
       ·静态非线性分析的算例验证第83-85页
     ·曲型加筋板的大振幅振动分析第85-88页
       ·大振幅振动问题非线性方程的求解第85-86页
       ·大振幅振动非线性分析第86-88页
   ·本章结论第88-90页
第4章 曲型加筋浅壳第90-120页
   ·曲型加筋浅壳的研究背景第90-93页
   ·曲型加筋双曲率浅壳的建模分析第93-107页
     ·双曲率浅壳的动能和应变能第93-95页
     ·曲型加强筋的动能和应变能第95-98页
     ·Ritz 法求解加筋壳的自由振动问题第98-107页
   ·数值结果及分析第107-119页
     ·具有一个曲筋的加筋板第108-109页
     ·具有一个曲筋的加筋双曲率浅壳第109-111页
     ·具有两个曲筋的加筋双曲率浅壳第111-112页
     ·具有两个曲筋的加筋圆柱浅壳第112-115页
     ·具有四个曲筋的加筋圆柱浅壳第115-119页
   ·本章结论第119-120页
第5章 曲型加筋圆柱壳第120-140页
   ·曲型加筋圆柱壳的研究背景第120-122页
   ·曲型加筋圆柱壳的建模分析第122-130页
     ·圆柱壳的动能和应变能第122-125页
     ·曲型加强筋的动能和应变能第125-130页
   ·数值结果及分析第130-139页
     ·具有一个螺旋曲筋的加筋圆柱壳第130-133页
     ·具有一个任意曲筋的加筋圆柱壳第133-135页
     ·具有三个等距曲筋的加筋圆柱壳第135-137页
     ·具有三个任意曲筋的加筋圆柱壳第137-139页
   ·本章结论第139-140页
结论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6页
附录第156-1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研究课题情况第161-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162-164页
致谢第164-166页
作者简介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跨区域创新合作的模式及影响研究
下一篇:绕回转体空化流动特性与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