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归普氏野马采食斑块选择及栖息地质量评价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8页 |
·普氏野马的相关研究 | 第8-11页 |
·普氏野马的行为学研究 | 第8-9页 |
·普氏野马的生理研究 | 第9页 |
·普氏野马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9-10页 |
·普氏野马生境选择的研究 | 第10-11页 |
·植被空间异质性及其数量分类的研究 | 第11-13页 |
·植被空间异质性的概念 | 第11页 |
·植被空间异质性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植被数量分类的研究 | 第12-13页 |
·食草动物选择性采食的研究 | 第13-16页 |
·食草动物选择性采食的概念 | 第13-14页 |
·食草动物的采食等级 | 第14-15页 |
·食草动物在斑块水平的采食选择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2. 研究区域的概况 | 第18-21页 |
·气候特点 | 第18页 |
·地貌地形 | 第18页 |
·水文特征 | 第18-19页 |
·植物资源 | 第19页 |
·动物资源 | 第19-20页 |
·人为因素 | 第20-21页 |
3. 普氏野马放归区的食物斑块划分 | 第21-30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 第21-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植物斑块的分类方法 | 第23页 |
·研究结果 | 第23-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4. 放归普氏野马对采食斑块的选择 | 第30-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普氏野马的采食行为观测 | 第30页 |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30页 |
·研究结果 | 第30-34页 |
·采食斑块与非采食斑块 | 第30-32页 |
·单位面积采食时间 | 第32-33页 |
·植被斑块质量的划分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5. 普氏野马放归区的栖息地质量评价 | 第36-44页 |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6-37页 |
·重要度准确性的判断 | 第37页 |
·研究结果 | 第37-42页 |
·层次分析模型与判断矩阵的构建 | 第37-39页 |
·一致性检验 | 第39-40页 |
·评价要素的分级和赋值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6.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4页 |
个人简介 | 第54-55页 |
导师简介 | 第55-56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