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五、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4-15页 |
六、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页 |
七、主要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的地质概况 | 第16-22页 |
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0页 |
一、区域构造特征 | 第16-18页 |
二、区域地层特征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研究层段储层特征 | 第20-22页 |
一、研究工区位置 | 第20页 |
二、沉积相和岩性特征 | 第20-21页 |
三、物性特征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应力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2-40页 |
第一节 岩石固相数学方程 | 第22-28页 |
一、固相质量守恒方程 | 第22-24页 |
二、岩石固相运动方程 | 第24-25页 |
三、岩石固相质点力平衡方程柱坐标形式 | 第25-26页 |
四、岩石固相的变形规律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流体相数学方程 | 第28-32页 |
一、流体相质量守恒方程 | 第29-31页 |
二、流体相的运动方程 | 第31页 |
三、流体相状态方程 | 第31-32页 |
四、流体相辅助方程 | 第32页 |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本构方程 | 第32-36页 |
一、各向同性线弹性本构理论及其本构方程 | 第33-34页 |
二、线性孔隙弹性本构理论及其本构方程 | 第34-36页 |
第四节 流固耦合方程 | 第36-40页 |
第四章 应力场分布特征模拟 | 第40-66页 |
第一节 应力场模拟过程 | 第40-50页 |
一、研究区范围及模型的网格剖分 | 第40-41页 |
二、模型的参数和定解条件的确定 | 第41-48页 |
三、模拟过程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应力场分布特征 | 第50-66页 |
一、渤南五区Y5-22 井区应力分布特征 | 第50-59页 |
二、渤南五区Y65-1 井区应力分布特征 | 第59-66页 |
第五章 应力场影响因素分析 | 第66-88页 |
第一节 静态因素对地应力的影响 | 第66-73页 |
第二节 动态生产因素对地应力的影响 | 第73-88页 |
一、单井采、注对应力场影响 | 第73-76页 |
二、多井采、注对应力场的影响 | 第76-84页 |
三、井网分布形式对应力场的影响 | 第84-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附录A | 第96-110页 |
第一节 数学公式及符号 | 第96-100页 |
一、矢量和标量 | 第96页 |
二、泰勒公式 | 第96页 |
三、哈密顿算子 | 第96-97页 |
四、岩石固相质点的力平衡方程柱坐标形式 | 第97-100页 |
第二节 FLAC3D输入文档(以单井定压 15Mpa生产条件为例) | 第100-110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