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0页 |
·瓜环及瓜环化学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立题背景 | 第10-19页 |
·本文工作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七元瓜环与N,N'-二甲基-苯甲基-1,10-二氨基癸烷的超分子自组装 | 第20-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1页 |
·实验步骤 | 第21-22页 |
·测定方法 | 第2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2-26页 |
·Q[7]与C10DA相互作用的1H NMR分析 | 第22-24页 |
·Q[7]与C10DA相互作用的UV-Vis吸收光谱分析 | 第24-25页 |
·Q[7]与C10D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4-吡咯烷基吡啶衍生物与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的超分子自组装及钡离子驱动紫外准轮烷 | 第27-42页 |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8页 |
·实验步骤 | 第28-30页 |
·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41页 |
·TMeQ[6]包结的 1:1 作用模式的主客体配合物 | 第31-36页 |
·一种热力学控制的组装 | 第36-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烷基链二胺盐酸盐在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中的扩展和扭曲构象 | 第42-59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3页 |
·包结物TMeQ[6]·1-TMeQ[6]·7 的合成 | 第43-45页 |
·测定方法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在水溶液中的绑定形式 | 第46-51页 |
·结构分析 | 第51-55页 |
·ITC描述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5,10,15,20-四吡啶基/四苯基卟啉衍生物与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的超分子自组装 | 第59-65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9-60页 |
·实验步骤 | 第60页 |
·测定方法 | 第6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0-64页 |
·TPePyP与TMeQ[6]相互作用的1H NMR分析 | 第60-61页 |
·TPePyP与TMeQ[6]相互作用的电子吸收光谱 | 第61-62页 |
·TPePyP与TMeQ[6]相互作用的的荧光光谱 | 第62-63页 |
·TMePP与TMeQ[6]相互作用的1H NMR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与稀土金属离子超分子自组装及其在轻重稀土分离中的潜在应用 | 第65-84页 |
·实验部分 | 第66-71页 |
·实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66页 |
·配合物的制备与测定 | 第66-70页 |
·TMeQ[6]与Ln3+的等温量热滴定 | 第70-7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1-76页 |
·晶体结构分析 | 第71-75页 |
·ITC数据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利用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稀土形成不同晶形分离轻重稀土 | 第76-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8页 |
附录 | 第98-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