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电致变色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电致变色材料 | 第14-18页 |
·无机电致变色材料 | 第14-17页 |
·有机电致变色材料 | 第17-18页 |
·电致变色机理 | 第18-21页 |
·Deb模型 | 第18-19页 |
·Faughan模型 | 第19-20页 |
·Schirmer模型 | 第20-21页 |
·Bechinger模型 | 第21页 |
·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 | 第21-23页 |
·电致变色层 | 第22页 |
·透明导电层 | 第22页 |
·离子存储层 | 第22页 |
·电解质层 | 第22-23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3-26页 |
第2章 薄膜制备及分析仪器 | 第26-32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药品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基底的清洗和电化学测试准备 | 第27-28页 |
·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 | 第28-29页 |
·电致变色薄膜的分析仪器 | 第29-32页 |
·原子力显微镜 | 第29页 |
·四探针测试仪 | 第29-30页 |
·分光光度计 | 第30页 |
·电化学工作站 | 第30-32页 |
第3章 Glass/MoO_3/Ag/MoO_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 | 第32-52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各层膜厚对MAM薄膜性能的影响 | 第33-41页 |
·MAM光学透过率的理论模拟 | 第33-34页 |
·Ag厚度选择 | 第34-35页 |
·内层MoO_3厚度选择 | 第35-38页 |
·外层MoO_3厚度选择 | 第38-41页 |
·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 | 第41-50页 |
·微结构表征 | 第41-42页 |
·电致变色性能测试 | 第42-46页 |
·稳定性测试 | 第46-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PET/MoO_3/Ag/MoO_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 第52-66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形貌表征 | 第53页 |
·电致变色性能测试 | 第53-59页 |
·循环稳定性测试 | 第59-60页 |
·弯折稳定性测试 | 第60-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总结 | 第66-67页 |
·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76-78页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