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爆破损伤的石膏矿采矿方法研究与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我国石膏矿采矿方法及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爆破载荷作用下围岩损伤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采矿方法设计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的内容和路线 | 第13-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多次爆破作用下岩体的累积损伤效应研究 | 第16-37页 |
| ·岩体爆破损伤的机理与危害 | 第16-17页 |
| ·岩体波速与岩体损伤 | 第17-18页 |
| ·石膏矿围岩爆破损伤现场试验 | 第18-27页 |
| ·试验设备与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 ·地点选择与测点布置 | 第20-21页 |
| ·试验过程 | 第21-22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 ·石膏爆破扰动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 第27-35页 |
| ·现场爆破振动测试 | 第27-30页 |
| ·石膏试件的制作与力学性质测试 | 第30-31页 |
| ·爆破扰动相似模拟试验装置 | 第31-32页 |
| ·爆破扰动相似模拟试验装置校准 | 第32-33页 |
| ·爆破扰动相似模拟试验 | 第33页 |
| ·相似模拟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大汉石膏矿矿区概况及采矿方法初选 | 第37-52页 |
| ·矿区地理位置概况 | 第37-38页 |
| ·矿区地质概况及开采现状 | 第38-40页 |
| ·矿体赋存要素及构造特征 | 第38-39页 |
| ·矿层围岩及稳固性 | 第39页 |
| ·水文、工程地质情况 | 第39-40页 |
| ·矿山开采现状 | 第40页 |
| ·采矿方案初步设计 | 第40-42页 |
| ·采矿方案设计与选用的基本原则 | 第40-41页 |
| ·开采矿层的确定 | 第41-42页 |
| ·采矿方案 | 第42页 |
| ·采矿方案参数确定及比较 | 第42-51页 |
| ·浅孔房柱法 | 第42-50页 |
| ·深孔房柱法 | 第50页 |
| ·分段崩落法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采场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 第52-77页 |
| ·采空区可能的坍塌原因分析 | 第52-54页 |
| ·开采原因 | 第52-53页 |
| ·地质原因 | 第53-54页 |
| ·膏柱稳定性验算 | 第54-57页 |
| ·临界强度的确定 | 第54-55页 |
| ·矿柱强度公式 | 第55-56页 |
| ·矿柱稳定性分析 | 第56-57页 |
| ·上下两层分层开采稳定性数值模拟 | 第57-69页 |
|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 ·生成初始地应力和回采巷道开挖 | 第58-59页 |
| ·模拟方案及步骤 | 第59-60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0-69页 |
| ·采空区稳定性的FLAC~3D动应力分析 | 第69-75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69-71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71-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第五章 大汉石膏矿-580m水平采矿方法设计 | 第77-84页 |
| ·采矿方法及采场布置 | 第77-78页 |
| ·采切工程布置 | 第78-79页 |
| ·采准工程 | 第78页 |
| ·切割工程 | 第78-79页 |
| ·回采工艺 | 第79-81页 |
| ·落矿方式 | 第79-80页 |
| ·排险、支护 | 第80-81页 |
| ·二次破碎 | 第81页 |
| ·采场出矿 | 第81页 |
| ·采矿 | 第81页 |
| ·矿石运输 | 第81页 |
| ·降低损失贫化措施 | 第81-82页 |
| ·采场通风及防尘 | 第82页 |
| ·采场通风 | 第82页 |
| ·采场防尘 | 第82页 |
| ·采场作业安全措施 | 第82-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4-86页 |
| ·结论 | 第84-85页 |
| ·不足及展望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