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20页 |
| ·科学计量学评价方法、学科差异问题与学科标准化 | 第12-14页 |
| ·研究问题与思路 | 第14-20页 |
| ·主要学术贡献 | 第20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学科标准化研究综述 | 第22-51页 |
| ·学科标准化的必要性 | 第22页 |
| ·学科标准化的理论假设和依据 | 第22-23页 |
| ·学科标准化方法研究综述 | 第23-44页 |
| ·参考集的概念 | 第24-25页 |
| ·早期的比均值法和比均值指标 | 第25-26页 |
| ·两种计算顺序下的比均值法 | 第26-30页 |
| ·比中位数法 | 第30页 |
| ·z-score标准化 | 第30-32页 |
| ·基于百分位数等级的标准化 | 第32-35页 |
| ·基于交换率的标准化 | 第35-39页 |
| ·逆向工程思想下的标准化 | 第39-41页 |
| ·施引方标准化 | 第41-44页 |
| ·标准化效果的检验和比较 | 第44-48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8-51页 |
| 第三章 比均值法与z-score标准化效果的比较 | 第51-59页 |
| ·数据与指标 | 第51-52页 |
| ·标准化效果的比较 | 第52-5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57-59页 |
| 第四章 基于效果最优化的线性标准化方法 | 第59-90页 |
| ·已有线性标准化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 | 第59-60页 |
| ·从分布模型出发寻找更有效的线性标准化方法的困难 | 第60-63页 |
| ·基于效果最优化的线性标准化方法:思路和实现 | 第63-70页 |
| ·不加权优化模型下的线性标准化方法 | 第70-78页 |
| ·比均值法、OPTS和OPTA标准化效果的比较 | 第70-77页 |
| ·OPTS和OPTA标准化表现失衡的原因分析 | 第77-78页 |
| ·加权优化模型下的线性标准化方法 | 第78-86页 |
| ·从不加权优化模型到加权优化模型 | 第78-79页 |
| ·基于加权优化模型的线性标准化方法的表现 | 第79-84页 |
| ·其他加权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 第84-85页 |
| ·比均值参考分布下标准化方法的表现 | 第85-8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86-90页 |
| 第五章 标准化效果的改进对科研评价结果的影响——以“985工程”大学论文影响力排名为例 | 第90-99页 |
| ·引言与研究假设 | 第90-91页 |
| ·大学整体表现等于单篇论文表现平均值时的情形 | 第91-94页 |
| ·大学整体表现等于单篇论文表现之和时的情形 | 第94-9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96-99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99-106页 |
| ·全文总结 | 第99-103页 |
|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03页 |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03-106页 |
| ·优化模型的改进 | 第103-104页 |
| ·学科分类系统与标准化效果的关系研究 | 第104页 |
| ·更一般条件下标准化效果的比较研究 | 第104-105页 |
| ·标准化效果差异对其他层次评价对象相对表现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2页 |
| 附录A. 236个Web of Science学科的名称和论文数 | 第112-118页 |
| 附录B. 比均值法、OPTS和OPTA中的参数值 | 第118-124页 |
| 附录C. 比均值法、WOPTS和WOPTA中的参数值 | 第124-13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0-131页 |
| 致谢 | 第131-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