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2页 |
1 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 | 第11-13页 |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性 | 第11页 |
·国外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玉米种质资源改良和利用途径 | 第12-13页 |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改良现状 | 第13页 |
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3 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手段 | 第14-19页 |
·形态标记(表型聚类分析)法 | 第14页 |
·细胞学标记法 | 第14页 |
·生化标记法 | 第14-15页 |
·DNA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5-19页 |
4 玉米自交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19-20页 |
5 主要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6 本研究的整体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2-31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3-31页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3-25页 |
·玉米 DNA 的提取 | 第25-27页 |
·SSR 扩增反应 | 第27页 |
·PCR 反应程序和体系 | 第27-28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8-29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1-55页 |
1 形态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类群 | 第31-44页 |
·普通玉米自交系表型性状灰色关联分析 | 第31-35页 |
·普通玉米自交系各表型性状均值和变异系数分析 | 第35-36页 |
·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 | 第36-37页 |
·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 第37-44页 |
2 SSR 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类群 | 第44-53页 |
·DNA 的检测 | 第44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44-45页 |
·SSR 标记电泳结果 | 第45-46页 |
·SSR 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46-47页 |
·SSR 遗传相似系数分析 | 第47-48页 |
·SSR 标记聚类分析 | 第48-52页 |
·主坐标分析 | 第52-53页 |
3 对比形态学标记分析与 SSR 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结果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5-59页 |
1 讨论 | 第55-58页 |
·形态学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5页 |
·SSR 标记实验细节的讨论 | 第55-56页 |
·表型性状调查的准确性分析 | 第56-57页 |
·形态学标记与分子标记方法的比较 | 第57-58页 |
2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