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1.国外研究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 | 第12-15页 |
(二)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列宁民族自决权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7-24页 |
(一)民族自决权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 | 第17-20页 |
1.西方资本主义民族自决思想 | 第17-18页 |
2.马克思民族理论 | 第18-20页 |
(二)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的现实背景 | 第20-24页 |
1.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 | 第20-21页 |
2.特殊的民族状况 | 第21-22页 |
3.尖锐的国内阶级斗争 | 第22-24页 |
二、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4-31页 |
(一)无产阶级是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行使的主体 | 第24-27页 |
1.列宁民族自决权主体的界定 | 第24-25页 |
2.确定无产阶级为列宁民族自决权主体的外部原因 | 第25-26页 |
3.确定无产阶级为列宁民族自决权主体的内部原因 | 第26-27页 |
(二)民族平等是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的本质 | 第27-31页 |
1.确立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是核心 | 第27-28页 |
2.民族平等在实践中具有现实性、阶级性、融合性 | 第28-29页 |
3.民主和非暴力机制是民族平等的保障 | 第29-31页 |
三、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与民族分离主义 | 第31-37页 |
(一)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的误读与滥用 | 第31-33页 |
1.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被歪曲 | 第31-32页 |
2.滥用民族自决权思想的表现形式 | 第32-33页 |
(二)滥用民族自决权背后的实质 | 第33-37页 |
1.滥用民族自决权的目的 | 第33-35页 |
2.列宁的民族自决权思想不能为他人的误读“买单” | 第35-37页 |
四、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与当代中国 | 第37-51页 |
(一)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 第37-45页 |
1.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第37-39页 |
2.正确看待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第39-45页 |
(二)在不断扬弃中借鉴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活的灵魂” | 第45-51页 |
1.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不断完善我国民族政策 | 第45-47页 |
2.紧抓时代脉搏维护和谐的民族关系 | 第47-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