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起源 | 第13-14页 |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特点 | 第14页 |
三、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 | 第14-15页 |
四、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P2P网络借贷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 | 第19-20页 |
一、P2P网络借贷的定义 | 第19页 |
二、P2P网络借贷产生的原因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第三节 P2P网络借贷的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一、信用理论 | 第21页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三、普惠金融理论 | 第22-23页 |
四、风险控制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比较分析 | 第25-33页 |
第一节 英国Zopa | 第25-27页 |
一、公司简介 | 第25页 |
二、运作模式 | 第25-26页 |
三、风险控制 | 第26页 |
四、运营特点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美国Prosper | 第27-29页 |
一、公司简介 | 第27页 |
二、运作模式 | 第27-28页 |
三、风险控制 | 第28-29页 |
四、运营特点 | 第29页 |
第三节 美国Kiva | 第29-31页 |
一、公司简介 | 第29-30页 |
二、运作模式 | 第30页 |
三、风险控制 | 第30-31页 |
四、运营特点 | 第31页 |
第四节 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比较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营运模式分析 | 第33-44页 |
第一节 按平台是否以盈利为目的进行划分 | 第33-35页 |
一、盈利性模式 | 第33-34页 |
二、公益性模式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按照平台主要依托途径划分 | 第35-37页 |
一、以线下为主的模式 | 第35页 |
二、纯线上模式 | 第35-36页 |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按平台是否有担保来划分 | 第37-40页 |
一、单纯中介型模式 | 第37-38页 |
二、有担保的复合模式 | 第38-40页 |
三、风险准备金模式 | 第40页 |
第四节 按资金托管方式划分 | 第40-42页 |
一、平台资金自管模式 | 第41页 |
二、第三方资金托管模式 | 第41-42页 |
第五节 按是否存在债权转让划分 | 第42-43页 |
一、无债权转让模式 | 第42页 |
二、债权转让模式 | 第42-43页 |
第六节 国内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特点的比较分析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存在的风险 | 第44-53页 |
第一节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暴露的主要问题 | 第44-46页 |
一、平台资金池现象 | 第44页 |
二、平台产品异化现象 | 第44-45页 |
三、平台自融现象 | 第45页 |
四、平台庞氏骗局现象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的共性风险 | 第46-49页 |
一、信用风险 | 第46-47页 |
二、流动性风险 | 第47页 |
三、操作风险 | 第47-48页 |
四、其他风险 | 第48-49页 |
第三节 不同模式下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特定风险 | 第49-52页 |
一、单纯线上、线下模式的风险 | 第49-50页 |
二、单纯中介型模式风险 | 第50-51页 |
三、有担保的复合模式风险 | 第51-52页 |
四、债权转让模式风险 | 第52页 |
第四节 国内外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特点的比较分析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选择及其风险控制的建议43 | 第53-68页 |
第一节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选择建议 | 第53-60页 |
一、P2P问题平台的模式分析 | 第53-55页 |
二、基于博弈模型和模式组合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选择分析 | 第55-59页 |
三、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第三方担保、借贷资金银行托管和有风险准备金制度的组合模式的P2P网络借贷平台 | 第59-60页 |
第二节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风险控制的建议 | 第60-68页 |
一、国家监管宏观层面的建议 | 第60-64页 |
二、P2P网络借贷行业中观层面的建议 | 第64-65页 |
三、P2P网络借贷平台微观层面的建议 | 第65-6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