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理论工具 | 第11-14页 |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理论 | 第11-12页 |
·扁平化理论 | 第12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12-13页 |
·边际效益理论 | 第13-14页 |
·省直管县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国外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文献资料查阅法 | 第17页 |
·历史研究法 | 第17-18页 |
·行政生态学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 第19-26页 |
·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 第19-21页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 | 第21-23页 |
·现行市管县体制的弊端和不足 | 第23-26页 |
·古用县乡政府的资金 | 第23-24页 |
·在管理体制上依然存在重城轻乡的现象 | 第24页 |
·阻碍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和完善 | 第24-25页 |
·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 第25-26页 |
3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探索 | 第26-32页 |
·我国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基础条件 | 第26-29页 |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渐完善 | 第26-27页 |
·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和交通通讯技术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 | 第27页 |
·审批制度改革带来了"效率革命" | 第27-28页 |
·壮大县域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县级政府有更大作为 | 第28页 |
·各地对完善县级干部管理制度也有积极的探索和突破 | 第28-29页 |
·县域经济大发展的政策环境日益成熟 | 第29页 |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的比较优势 | 第29-32页 |
·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性和布局特色 | 第29-30页 |
·有利于增强省级政府对城乡统筹协调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 第30页 |
·有利于城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清晰 | 第30-31页 |
·有利于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公平的机会 | 第31页 |
·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管理的绩效 | 第31-32页 |
4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实践 | 第32页 |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 第32-36页 |
·催生了县与原来省辖市之间的矛盾 | 第33页 |
·省辖市对扩权县的支持力度减弱 | 第33页 |
·县财政管理水平难以适应省管财政的要求 | 第33页 |
·垂直管理部门在扩权政策中定位模糊 | 第33-34页 |
·扩权和放权的落实到位情况不容乐观 | 第34页 |
·"强县扩权"后省级政府的监督管理能力需要研究 | 第34-36页 |
5 完善我国省直管县体制的对策和建议 | 第36-46页 |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的改革思路 | 第36-37页 |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36页 |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 第36-37页 |
·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建议 | 第37-41页 |
·重新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重点 | 第37-38页 |
·完善省直接管理县的财政管理体制 | 第38页 |
·进一步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 第38-39页 |
·进一步调整完善垂直管理部门及其它部门的关系 | 第39-40页 |
·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制度 | 第40页 |
·合理核定县级行政单位的机构设置及各类机构的人员配备 | 第40-41页 |
·允许和鼓励多种模式的实践探索 | 第41页 |
·关于省直管县后行政区划调整的探索 | 第41-46页 |
·合理设定我国省级政府的管理规模和幅度 | 第42-44页 |
·省直管县之后要重新定位地级市功能并拓展其发展空间 | 第44-45页 |
·省直管县改革之后要进一步强化县级政府 | 第45-46页 |
6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