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淀粉的氧化处理工艺及胶接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淀粉的理化性质 | 第11-13页 |
| ·淀粉的基本组成 | 第11页 |
| ·淀粉的分子结构 | 第11-13页 |
| ·变性淀粉 | 第13-15页 |
| ·酸解淀粉 | 第13页 |
| ·氧化淀粉 | 第13-14页 |
| ·酯化淀粉 | 第14页 |
| ·醚化淀粉 | 第14-15页 |
| ·交联淀粉 | 第15页 |
| ·淀粉胶粘剂 | 第15-18页 |
| ·糊化与膨化淀粉胶粘剂 | 第15-16页 |
| ·氧化淀粉胶粘剂 | 第16页 |
| ·酯化改性淀粉胶粘剂 | 第16-17页 |
| ·接枝共聚改性淀粉胶粘剂 | 第17-18页 |
| ·助剂对淀粉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助剂的功能与作用 | 第18-19页 |
| ·助剂的发展趋势 | 第19页 |
|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1-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 ·氧化淀粉的制备 | 第22-23页 |
| ·接枝共聚氧化淀粉的制备 | 第23-24页 |
| ·淀粉胶粘剂的制备 | 第24-25页 |
| ·性能测试及表征 | 第25-27页 |
| 3 氧化淀粉的工艺设计及性能研究 | 第27-36页 |
| ·前言 | 第27页 |
| ·实验条件选择 | 第27-28页 |
| ·氧化淀粉工艺设计 | 第28-31页 |
| ·糊化温度对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 | 第28页 |
| ·催化剂含量对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氧化剂含量对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反应温度对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 ·反应时间对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氧化淀粉性能表征 | 第31-35页 |
| ·傅里叶变换红外表征 | 第31页 |
| ·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 | 第31-32页 |
| ·差热扫描量热表征 | 第32-33页 |
| ·热重分析表征 | 第33页 |
| ·不同羧基含量的氧化淀粉XRD表征 | 第33-34页 |
| ·不同羧基含量的氧化淀粉DSC表征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接枝共聚氧化淀粉工艺设计 | 第36-46页 |
| ·前言 | 第36页 |
| ·确定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 | 第36-39页 |
| ·确定实验方案 | 第36-37页 |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 ·各主要因素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 第39-43页 |
| ·氧化剂用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 ·PVA用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偶联剂用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 第41页 |
| ·单体加入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单体配比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接枝共聚氧化淀粉的性能表征 | 第43-45页 |
| ·傅里叶变换红外表征 | 第43页 |
| ·热失重表征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5 淀粉胶粘剂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46-57页 |
| ·前言 | 第46页 |
| ·性能表征 | 第46-51页 |
| ·外观 | 第46页 |
| ·粘度 | 第46页 |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6-49页 |
| ·稳定性研究 | 第49-51页 |
| ·异氰酸酯对淀粉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有机膨润土对淀粉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 第52-55页 |
| ·不同类型有机膨润土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 ·钠基膨润土添加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 ·淀粉胶粘剂成木核算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