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1章 技术伦理学与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形成和发展 | 第15-23页 |
·伦理学视域中的技术 | 第15-18页 |
·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 第16页 |
·技术哲学的伦理学转向 | 第16-17页 |
·技术伦理学的形成 | 第17-18页 |
·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的萌芽 | 第18-20页 |
·马克思走向技术伦理问题 | 第18-19页 |
·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形成的社会环境 | 第19页 |
·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第20-22页 |
·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的形成过程 | 第20-21页 |
·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对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的系统解读 | 第23-35页 |
·马克思工业时代的伦理转向 | 第23-25页 |
·技术是人本质的外在表现 | 第23-24页 |
·机器大工业对人的本质的深刻影响 | 第24页 |
·机器大工业下的伦理关系 | 第24-25页 |
·技术异化的表现形式 | 第25-29页 |
·异化 | 第25-26页 |
·技术异化思想的由来 | 第26-27页 |
·在劳动中人的自我异化 | 第27-28页 |
·人与作为人的类的异化 | 第28-29页 |
·人与自然的异化 | 第29页 |
·技术异化的扬弃 | 第29-33页 |
·对私有制的扬弃 | 第30-31页 |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 第31-32页 |
·通过社会变革,消除技术异化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当代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困惑 | 第35-43页 |
·信息通信技术和虚拟社会伦理困惑 | 第35-38页 |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 | 第35-37页 |
·信息技术带来的人与人关系的伦理问题 | 第37-38页 |
·基因工程技术和生命伦理困惑 | 第38-40页 |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38-39页 |
·生命技术带来的人与自身关系的伦理问题 | 第39-40页 |
·环境保护技术与生态伦理困惑 | 第40-42页 |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恶化 | 第40-41页 |
·生态危机带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问题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43-52页 |
·技术社会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 第43-46页 |
·人本的技术价值观 | 第43-44页 |
·注重实践活动中技术与伦理的结合 | 第44-45页 |
·用马克思技术伦理规范当代技术发展 | 第45-46页 |
·社会发展的技术伦理抉择 | 第46-48页 |
·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 | 第46-47页 |
·社会主义社会的技术伦理抉择 | 第47页 |
·中国化社会主义的技术伦理选择 | 第47-48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技术伦理构建 | 第48-51页 |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构建 | 第48-49页 |
·社会制度的伦理诉求 | 第49-50页 |
·社会技术的构建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