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1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理论概述 | 第21-23页 |
| ·失地农民 | 第21页 |
| ·社会保障 | 第21-22页 |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开平市失地农民基本状况 | 第23-36页 |
| ·开平市简介 | 第23页 |
| ·开平市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 ·开平市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情况分析 | 第24-27页 |
| ·开平市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情况 | 第25页 |
| ·征地前后农民生活水平发生的变化对比 | 第25-26页 |
| ·征地后开平市农民家庭生活面临的困难 | 第26-27页 |
| ·土地被征用后开平市农民获得救助的渠道 | 第27页 |
| ·开平市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情况 | 第27-30页 |
| ·征地后农民参加医疗保险及其满意程度的分析 | 第28-29页 |
| ·征地后农民参加医疗保险意愿及其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 ·开平市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情况 | 第30-32页 |
| ·农民对养老保险的了解情况分析 | 第30-31页 |
| ·开平市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和满意度 | 第31-32页 |
| ·开平市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情况 | 第32-36页 |
| ·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 第33-34页 |
| ·失地农民再就业过程中职业培训的情况分析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开平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面临的问题 | 第36-39页 |
| ·思想认识不足,被征地农民参保意识淡薄 | 第36页 |
| ·单一的货币补偿不利于农户的可持续发展 | 第36-37页 |
| ·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相当严峻 | 第37页 |
| ·农民失地后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 第37页 |
| ·社会保障成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 第37-38页 |
| ·资金筹集难以到位,可持续支付能力不高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国内外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经验借鉴 | 第39-45页 |
| ·发达国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经验借鉴 | 第39-42页 |
| ·征地有法可依,补偿程序严格、标准明确 | 第39-40页 |
| ·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 | 第40-41页 |
| ·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教育与培训,缓解失业问题 | 第41-42页 |
| ·国内部分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42-45页 |
| ·无锡经验:“以土地换社保” | 第42-43页 |
| ·上海经验:“低平台、广覆盖、有弹性、强制性”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 第43-45页 |
| 第六章 完善开平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 第45-50页 |
| ·加大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 第45页 |
| ·多管齐下,积极增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政府、集体的支付保障 | 第45-46页 |
| ·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 第46-47页 |
| ·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46页 |
| ·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 | 第46-47页 |
| ·建立适当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47页 |
| ·加强就业引导和培训,实现农民就业转移 | 第47-48页 |
| ·健全就业服务网络,创造就业岗位 | 第47-48页 |
| ·推行订单式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 第48页 |
| ·建立居住安置机制,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 | 第48-50页 |
| ·改善居住条件,使农民“失地而不失居” | 第48页 |
| ·遵循“三统一”原则,与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