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4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 第16-26页 |
·基因表达 | 第16-17页 |
·DNA 双螺旋分子结构 | 第16页 |
·基因表达 | 第16-17页 |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 第17-22页 |
·转录因子的相关描述 | 第17-18页 |
·转录因子的类型 | 第18页 |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概念 | 第18-19页 |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表示方法 | 第19-22页 |
·参考数据库 | 第22-25页 |
·TRANSFAC 数据库 | 第22-23页 |
·JASPAR 数据库 | 第23-24页 |
·DBTSS 数据库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改进的基于遗传算法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识别算法 | 第26-38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已有识别方法分析 | 第27-29页 |
·遗传算法简介 | 第27-28页 |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识别算法的不足之处 | 第28-29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识别算法 | 第29-34页 |
·个体编码 | 第29页 |
·初始种群的产生 | 第29-30页 |
·适应度函数的定义 | 第30-32页 |
·遗传算子 | 第32-33页 |
·改进的基于遗传算法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识别算法 | 第33-34页 |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34-38页 |
第4章 基于Gibbs 采样和位置权重矩阵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识别算法 | 第38-50页 |
·引言 | 第38-39页 |
·位置权重矩阵简介 | 第39-40页 |
·Gibbs 采样算法简介 | 第40-41页 |
·WMGA 算法思想 | 第41-46页 |
·打分函数 | 第44页 |
·遗传算子 | 第44-45页 |
·阈值T 的选择方法 | 第45-46页 |
·模拟实验 | 第46-49页 |
·个体结构 | 第46-47页 |
·模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0-61页 |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识别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验证 | 第50-57页 |
·实验环境 | 第50页 |
·实验数据集 | 第50-51页 |
·实验过程及分析 | 第51-57页 |
·Gibbs 采样算法和PWM 相结合的识别算法的验证 | 第57-60页 |
·实验环境 | 第57页 |
·实验数据集 | 第57页 |
·实验过程及分析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