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基于大气环流背景的白背飞虱迁入预报模型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研究背景第11-13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5页
     ·白背飞虱的生物学特点研究第13页
     ·白背飞虱的迁飞规律和影响其迁飞的因素第13-14页
     ·白背飞虱迁入的发生程度预测研究第14-15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第17-23页
   ·资料来源第17-19页
     ·主要研究区概况第17页
     ·虫情资料第17-19页
     ·气象资料第19页
     ·基础地理信息第19页
   ·方法第19-23页
     ·虫情数据的处理第19-20页
     ·气象资料的处理第20页
     ·副高指数的计算第20页
     ·西风环流指数的计算第20-21页
     ·东亚大槽指数的计算第21页
     ·BP神经网络第21-22页
     ·SVM模型第22页
     ·误差分析第22-23页
第三章 长江中下游稻区白背飞虱的迁飞规律第23-31页
   ·白背飞虱迁入的时间规律第23-27页
     ·迁入始见期的统计第23-24页
     ·迁入高峰期的统计第24-26页
     ·迁入终见期的统计第26-27页
   ·白背飞虱发生极端年份的统计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31页
第四章 850hPa大气环流场对白背飞虱迁飞的影响第31-51页
   ·全国白背飞虱迁飞规律分析第32-34页
   ·典型白背飞虱迁飞个例的GIS分析第34-38页
   ·白背飞虱迁入的850hPa大气环流形势第38-48页
     ·850hPa位势高度场和风场第38-45页
     ·850hPa垂直气流场第45-48页
   ·本章小结第48-51页
第五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白背飞虱发生程度预报模型第51-67页
   ·预报因子和预报量的确定第51-55页
     ·大气环流特征量与白背飞虱迁入量的关系分析第51-55页
     ·预报因子的选择第55页
     ·预报量的选择第55页
   ·白背飞虱发生等级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第55-64页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第56页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构建第56-58页
     ·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分析第58-64页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六章 基于SVM的白背飞虱发生程度的短期预测模型第67-75页
   ·SVM原理简介第67页
   ·基于Matlab的SVM工具箱简介第67-68页
   ·预报因子和预报量第68-69页
   ·白背飞虱发生程度的SVM模型构建第69-72页
     ·SVM模型的建立第69页
     ·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分析第69-72页
   ·白背飞虱发生程度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与SVM模型比较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75页
   ·论文特色和创新点第75-76页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作者简介第83-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ODIS数据的Metric构建及加拿大马尼托巴州森林火烧迹地检测
下一篇:基于气象指数的棉花期权定价--以南通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