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思维模型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前言 | 第8-10页 |
二、资料与方法 | 第10-11页 |
三、三才学说概述 | 第11-18页 |
1 三才溯源 | 第11-12页 |
2 三才之义 | 第12-18页 |
·“天”的含义 | 第13-14页 |
·“地”的含义 | 第14-15页 |
·“人”的含义 | 第15页 |
·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15-18页 |
四、哲学“三才” | 第18-25页 |
1 三才与《周易》 | 第18-21页 |
·三才与阴阳的关系 | 第19-20页 |
·三才与卦的关系 | 第20-21页 |
2 三才在古代农业及社会建设中的应用 | 第21-25页 |
·三才与农业 | 第22-23页 |
·三才与古代社会建设 | 第23-25页 |
五、三才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第25-38页 |
1 三才在中医学概念上的体现 | 第25-29页 |
·三才与三焦 | 第26-27页 |
·三才与三阴三阳 | 第27-28页 |
·三才在方剂名称中的体现 | 第28-29页 |
2 三才对人体组织结构和部位的划分 | 第29-30页 |
·对身体结构的划分 | 第29页 |
·对脉诊部位的划分 | 第29-30页 |
3 三才对四诊信息的分类 | 第30-31页 |
·辨病信息 | 第30-31页 |
·辨证信息 | 第31页 |
·辨症信息 | 第31页 |
4 中药的三才模型化 | 第31-33页 |
·药性的三才模型化 | 第32页 |
·中药对应“病、证、症”治疗的三元体系分类法 | 第32-33页 |
5 三才在治则方面的体现 | 第33-35页 |
·因“天”治宜 | 第33页 |
·因“地”治宜 | 第33-34页 |
·因“人”治宜 | 第34-35页 |
6 三源治疗 | 第35页 |
7 三才对针灸学的影响 | 第35-37页 |
8 三才与养生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文献综述 | 第41-50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