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何为历史编纂学思想 | 第9-10页 |
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和旨趣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成书背景及作者生平 | 第14-21页 |
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成书的社会背景 | 第14-15页 |
二、学术背景 | 第15-18页 |
三、作者生平与著述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的历史撰述思想 | 第21-27页 |
一、“备始末”的体裁思想 | 第21-23页 |
二、“寓褒贬于叙事中”的史著内容表述方法 | 第23-26页 |
三、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的民族史观 | 第27-37页 |
一、“尊王攘夷”思想的激荡——讲究微言大义 | 第27-29页 |
二、忠义观念的勃兴——以伦理褒贬凌驾于史实之上的评价标准 | 第29-31页 |
三、“和”与“战”的交融——延续千年的历史争论 | 第31-33页 |
四、民族同化现象的加剧——不没其实的撰史态度 | 第33-35页 |
五、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的历史兴衰意识——以典章制度为中心 | 第37-46页 |
一、论南宋中兴之际政治、经济制度之得失 | 第37-41页 |
二、历史掌故的通识 | 第41-43页 |
三、李心传其他著述中的历史兴衰意识 | 第43-45页 |
四、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的民本思想 | 第46-54页 |
一、天人并重的重民思想 | 第46-48页 |
二、反对暴民的爱民思想 | 第48-49页 |
三、减百姓之负的养民思想 | 第49-51页 |
四、慎选官吏的制民思想 | 第51-53页 |
五、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的历史考证 | 第54-61页 |
一、历史考证学的价值判断和取向 | 第54-56页 |
二、历史考证的方法和态度 | 第56-58页 |
三、小结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