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7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2 测定方法 | 第13-16页 |
·测定工具 | 第13-14页 |
·调查方法 | 第14-16页 |
3 调查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结果 | 第17-31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7-18页 |
2 各量表得分情况 | 第18-23页 |
·大学生应激性事件量表得分 | 第18-19页 |
·高职护生实习不同时点 SCL~90 得分情况 | 第19页 |
·各时点护生 SCL~90 得分及与全国青年常模的比较 | 第19-22页 |
·高职护生实习不同时期心理问题阳性率及比较 | 第22-23页 |
3 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 | 第23-24页 |
4 影响护理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客观因素的动态分析 | 第24-31页 |
·T_0时点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激性事件频率的相关与回归 | 第24-26页 |
·T_1时点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激性事件频率的相关与回归 | 第26-27页 |
·T_4时点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激性事件频率的相关与回归 | 第27-28页 |
·T_7时点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激性事件发生频率的相关与回归 | 第28-31页 |
讨论 | 第31-37页 |
1 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 | 第31页 |
2 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 第31-33页 |
3 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动态变化的特点 | 第33-34页 |
4 护生实习各时点心理健康状况与客观因素的关系 | 第34-35页 |
5 本研究对护理教育和护理临床实践的启示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附录 | 第44-51页 |
综述 | 第5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