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环境/能源催化反应中催化剂表面微结构对其活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21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47页
   ·环境/能源催化的研究进展和意义第21-22页
   ·催化剂表面微结构调控在环境/能源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及进展第22-26页
     ·在半导体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及进展第22-24页
     ·在其它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及进展第24-25页
     ·机遇和挑战第25-26页
   ·表面微结构调控的方式和理论研究的意义第26-31页
     ·暴露表面调控第26-28页
     ·负载助催化剂第28-30页
     ·理论研究的意义第30-31页
   ·目前表面微结构调控研究的不足和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1-33页
 参考文献第33-47页
第二章 理论研究方法介绍第47-65页
   ·理论研究的意义第47页
   ·密度泛函理论基本原理第47-58页
     ·Kohn-Sham方程第51-53页
     ·局域密度近似第53-55页
     ·广义梯度近似第55-57页
     ·自洽场计算第57-58页
   ·CASTEP软件简介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第三章 H_2O和CO_2在ZnGa_2O_4催化剂不同表面上光催化吸附和降解机理的研究第65-123页
 摘要第65页
   ·H_2O在ZnGa_2O_4催化剂不同表面上的吸附和降解: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第65-96页
     ·引言第65-66页
     ·计算方法和表面模型第66-70页
     ·结果和讨论第70-95页
       ·水在完美表面上的吸附和解离第70-87页
       ·水在氧缺陷表面上的吸附和解离第87-95页
     ·小结第95-96页
   ·CO_2在ZnGa_2O_4催化剂不同表面上的吸附和降解:表面结构、氧缺陷和水合作用的影响第96-114页
     ·引言第96-97页
     ·计算方法和表面模型第97-98页
     ·结果和讨论第98-113页
       ·CO_2在洁净完美的表面上的吸附第98-104页
       ·CO_2在洁净且有氧缺陷的表面上的吸附和降解第104-108页
       ·CO_2在水合完美表面上吸附第108-109页
       ·CO_2在水合且有氧缺陷的表面上吸附和降解第109-113页
     ·小结第113-114页
   ·本章结论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3页
第四章 NH_3在MgAl_2O_4催化剂不同表面上光催化吸附和降解机理的研究第123-147页
 摘要第123页
   ·引言第123-124页
   ·计算方法和表面模型第124-125页
   ·结果与讨论第125-142页
     ·NH_3在MgAl_2O_4上的吸附和解离第125-136页
       ·NH_3在完美的催化剂上的吸附和解离第125-131页
       ·NH_3在有氧缺陷的催化剂上的吸附和解离第131-136页
     ·讨论第136-142页
   ·本章结论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7页
第五章 CO在Au负载的Mg(OH)_2催化剂上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研究第147-169页
 摘要第147页
   ·引言第147-148页
   ·计算方法和表面模型第148-152页
   ·结果与讨论第152-163页
     ·CO和O_2在Au_(16)负载的完美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第152-158页
       ·Au_(16)负载的完美催化剂的表面的结构第152-153页
       ·CO和O_2在Au_(16)负载的完美催化剂表面上的单独吸附第153-157页
       ·CO和O_2在Au_(16)负载的完美催化剂表面上的共吸附第157-158页
     ·CO和O_2在Au_(16)负载的有羟基缺陷的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第158-163页
       ·羟基缺陷表面的结构和种类第158-159页
       ·在羟基缺陷处CO和O_2的单独吸附第159-162页
       ·在羟基缺陷处CO和O_2的共吸附第162-163页
   ·本章结论第163-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6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69-173页
   ·本文内容总结第169-171页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71页
   ·展望第171-173页
致谢第173-17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75-177页
附件第177-200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磺化聚苯并噁嗪质子交换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环糊精的功能性有机超分子凝胶新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