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细胞的离体培养论文

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30页
 1 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研究第13-19页
   ·体细胞胚的发生第16页
     ·从外植体上直接发生第16页
     ·从愈伤组织上发生第16页
     ·从培养的单细胞发生第16页
   ·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第16-19页
     ·供体植物的基因型第16-17页
     ·外植体的来源和培养物的生理状况第17页
     ·基本培养基及其组成第17-18页
     ·外源激素第18-19页
 2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第19-28页
   ·原生质体培养研究概况第19-21页
   ·原生质体培养的意义第21-22页
     ·基础理论研究第21页
     ·原生质体融合第21页
     ·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第21-22页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突变体筛选第22页
     ·分离细胞器的理想材料第22页
   ·原生质体的培养及影响因素第22-28页
     ·植物基因型的选择第22-23页
     ·原生质体分离材料的选择第23页
     ·原生质体的预处理第23-24页
     ·原生质体游离第24页
     ·原生质体纯化第24-25页
     ·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鉴定第25页
     ·原生质体培养基第25-26页
     ·植物外源激素第26页
     ·原生质体培养密度第26页
     ·原生质体培养方法第26-27页
     ·原生质体发育和植株再生第27-28页
     ·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分析第28页
 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8-29页
 4 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二章 麻花艽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第30-41页
 1 材料第30页
 2 方法第30-31页
   ·种子的萌发第30页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第30页
   ·植株再生第30页
   ·移栽驯化第30-31页
   ·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龙胆苦苷含量的测定第31页
     ·色谱条件第31页
     ·对照品溶液制备及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1页
     ·供试样品溶液制备第31页
   ·统计分析第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无菌苗的获得第31-32页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第32-33页
   ·植株再生第33-36页
   ·移栽驯化第36页
   ·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龙胆苦苷含量的变化第36-38页
 4 讨论第38-39页
   ·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第38-39页
   ·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龙胆苦苷含量的变化第39页
 5 结论第39-41页
第三章 麻花艽原生质体分离及培养第41-64页
 1 材料第41页
 2 方法第41-46页
   ·原生质体的分离第41-42页
     ·叶片原生质体的分离第41-42页
     ·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分离第42页
   ·原生质体的纯化第42页
   ·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测定第42页
     ·原生质体活力的测定第42页
     ·原生质体产量的测定第42页
   ·原生质体的培养第42-43页
   ·原生质体再生愈伤组织的鉴定第43-46页
     ·染色体检查第43页
     ·酯酶同工酶分析第43-45页
     ·ISSR 分子检测第45-4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6-59页
   ·原生质体的分离第46-51页
     ·麻花艽叶片原生质体渗透压调节剂浓度的确定第46-47页
     ·酶解时间对叶片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影响第47-48页
     ·不同预处理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影响第48-50页
     ·不同外植体来源对原生质体产量及活力的影响第50-51页
   ·原生质体的纯化第51-53页
   ·原生质体的培养第53-56页
     ·不同培养方式对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第53页
     ·不同外植体来源原生质体的培养第53-56页
   ·原生质体再生愈伤组织的鉴定第56-59页
     ·染色体检查第56-57页
     ·酯酶同工酶分析第57-58页
     ·ISSR 分子检测第58-59页
 4 讨论第59-62页
   ·材料的选择第59页
   ·渗透压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第59页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第59-60页
   ·材料预处理对原生质体产量及活力影响第60页
   ·原生质体的培养第60-61页
   ·原生质体再生愈伤组织的鉴定第61-62页
 5 结论第62-64页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5页
致谢第75-76页
个人简介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减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VEGF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面板堆石坝的三维仿真模拟及坝体结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