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6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锂离子电池概况 | 第13-19页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 第14-16页 |
·锂离子电池分类及特点 | 第16-18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第19-22页 |
·Li-Co-O 系正极材料 | 第19-20页 |
·Li-Mn-O 系正极材料 | 第20-21页 |
·磷酸铁锂(LiFePO_4)正极材料 | 第21-22页 |
·三元正极材料 | 第22页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第22-28页 |
·天然碳负极材料 | 第23页 |
·人工碳负极材料 | 第23-25页 |
·锡基、硅基负极材料 | 第25-26页 |
·钛基负极材料 | 第26-27页 |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 第27-28页 |
·过渡金属氧化物与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及检测手段 | 第28-32页 |
·合成方法 | 第28-29页 |
·检测手段 | 第29-32页 |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32-36页 |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32-33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33-36页 |
第二章 真空浸渍法制备氧化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电性能研究 | 第36-46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37页 |
·氧化铁/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 | 第37页 |
·电极的制备及扣式电池的组装 | 第37页 |
·材料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不同配比制备的氧化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 XRD 分析 | 第38-39页 |
·不同配比制备的氧化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分析 | 第39页 |
·不同煅烧温度制备氧化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 XRD 分析 | 第39-40页 |
·不同煅烧温度制备氧化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分析 | 第40-41页 |
·最优条件下制备氧化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第三章 真空浸渍法制备氧化镍/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电性能研究 | 第46-56页 |
·引言 | 第4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46-47页 |
·氧化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 | 第47页 |
·电极的制备及扣式电池的组装 | 第47页 |
·材料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3页 |
·不同温度制备氧化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 XRD 分析 | 第47-48页 |
·不同温度制备氧化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分析 | 第48-49页 |
·不同配比制得的氧化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 XRD 分析 | 第49-50页 |
·不同配比制备的氧化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表征分析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6页 |
第四章 真空浸渍法制备氧化铜/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电性能研究 | 第56-64页 |
·引言 | 第56-57页 |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实验的原料与设备 | 第57页 |
·氧化铜/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7-58页 |
·电极的制备及扣式电池的组装 | 第58页 |
·材料的表征及性能测试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不同温度制备氧化铜/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 XRD 分析 | 第59-60页 |
·不同温度制备氧化铜/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分析 | 第60-61页 |
·不同配比制备氧化铜/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 XRD 分析 | 第61-62页 |
·不同配比制备氧化铜/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电性能分析 | 第62页 |
·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铜/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