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构思论文和相关研究课题的整体理念 | 第12-14页 |
| 第2章 确定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标准的意义及理论 | 第14-29页 |
| ·完善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14-20页 |
| ·西北生态脆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 第15页 |
| ·生态补偿标准直接关系到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 第15-17页 |
|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标准不合理 | 第17-20页 |
| ·生态价值补偿研究的逻辑起点 | 第20-24页 |
| ·生态资源的基本特征 | 第20-21页 |
| ·生态资源的内涵及价值构成 | 第21-22页 |
| ·生态资源价值的特殊规定性 | 第22-24页 |
| ·关于生态价值的理论阐述 | 第24-29页 |
| ·西方经典理论对生态价值的论述 | 第24-26页 |
| ·国内学者对生态价值的解释 | 第26-27页 |
| ·马克思生态思想下的生态价值 | 第27-29页 |
| 第3章 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标准的估算方法及差异化设计 | 第29-34页 |
| ·生态补偿标准的计量方法 | 第29-31页 |
| ·实际市场评估方法 | 第29-30页 |
| ·替代(隐含)市场评估技术 | 第30-31页 |
| ·假想(模拟)市场评估方法 | 第31页 |
| ·主要生态补偿领域的基本特征及补偿机制的差异化设计 | 第31-34页 |
| ·主要生态补偿领域的确定 | 第31-32页 |
| ·主要生态补偿领域补偿标准的依据 | 第32-34页 |
| 第4章 生态价值与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实证分析——以甘南为例 | 第34-44页 |
| ·甘南生态及生态补偿标准现状 | 第34-36页 |
| ·甘南地区的生态环境 | 第34-35页 |
| ·甘南地区生态补偿现状 | 第35-36页 |
| ·甘南地区基于生态价值基础上的生态补偿标准 | 第36-41页 |
|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补偿标准 | 第36-40页 |
| ·基于机会成本法的生态补偿标准 | 第40-41页 |
| ·甘南地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分析 | 第41-42页 |
| ·机会成本的计算忽略时间效应 | 第41页 |
| ·对补偿依据认识不全面、计算不完整 | 第41-42页 |
| ·补偿标准“一刀切”,忽视补偿的空间差异 | 第42页 |
| ·结合西北地理特色的生态补偿标准再思考 | 第42-44页 |
| 第5章 余论 | 第44-45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44页 |
| ·本文的不足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