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童电影艺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王童导演的生平简介 | 第12-18页 |
·一生的创作轨迹 | 第12-18页 |
·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历史状况 | 第12-15页 |
·初创期 | 第15页 |
·成熟期 | 第15-16页 |
·高潮期 | 第16-18页 |
第2章 王童的剧作特征 | 第18-32页 |
·主题的设置 | 第18-20页 |
·记录个体的成长 | 第18-19页 |
·反思台湾的历史 | 第19-20页 |
·乡土、庶民情结 | 第20页 |
·身份和文化认同危机 | 第20-23页 |
·语言的缺失 | 第20-21页 |
·姓名的更改 | 第21-22页 |
·血统的模糊 | 第22-23页 |
·叙事风格 | 第23-27页 |
·浓厚的悲剧意识和批判意识 | 第23-25页 |
·温和平淡的叙事态度 | 第25-26页 |
·立体化的叙事空间 | 第26-27页 |
·人物形象的设置 | 第27-32页 |
·人物性格的矛盾性 | 第27-29页 |
·人物视角的二元设置 | 第29-32页 |
第3章 王童电影的视听风格 | 第32-41页 |
·朴实无华的视听语言 | 第32-35页 |
·影调和色调的运用 | 第32-34页 |
·声音元素的运用 | 第34-35页 |
·王童式的黑色幽默 | 第35-36页 |
·精湛的艺术技巧 | 第36-41页 |
·细节和道具的运用 | 第36-37页 |
·以小见大:以小人物衬托大历史 | 第37-38页 |
·作为隐喻的镜像语言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