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先秦儒家典籍的诗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11-18页
 一、概念界说第12-13页
 二、研究综述第13-16页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第16-18页
第一章 总论第18-25页
 一、社会背景——“以诗为语”第18-21页
  1、最重要的语料来源第18-19页
  2、政治背景——社会理想范式和经典的话语模式第19-21页
 二、引诗的基本方法——“断章取义”第21-23页
  1、《诗》的“箴言化”第21页
  2、作者的“缺席”第21-23页
 三、变化趋势——“走下神坛”第23-25页
  1、孔子时代的《诗》第23-24页
  2、孟、荀时代的《诗》第24-25页
第二章 《论语》的诗用研究第25-30页
 一、《论语》的引诗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第25-28页
  1、引诗的倾向:重“南”“风”而轻“雅”“颂”第26-27页
  2、解诗方法的倾向:道德感发第27页
  3、说诗倾向:“主题先行”第27-28页
 二、《论语》的论诗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第28-30页
  1、文艺层面:言语和道德发蒙的作用第29页
  2、政治层面:理想的言说方式和社会范式第29-30页
第三章 《孟子》的诗用研究第30-35页
 一、《孟子》引诗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第31-33页
  1、大量引用雅诗第31-32页
  2、“以诗证史”和“以诗说史”第32-33页
 二、《孟子》的论诗特点及其原因第33-35页
第四章 《荀子》的诗用研究第35-42页
 一、《荀子》的引诗特点及其原因第36-39页
  1、对雅诗的偏爱第36-37页
  2、引诗基本模式形成第37-38页
  3、合理设置语境下的“断章取义”第38-39页
 二、《荀子》的论诗特点及其原因第39-42页
结语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诗中汉代人物形象研究
下一篇:接受理论视野下的贾谊政论散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