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鼓楼建筑类型学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 ·全球化的影响 | 第10页 |
| ·对传统民族建筑的关注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现状 | 第11-14页 |
| ·西方类型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11-12页 |
| ·国内类型学发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侗族建筑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展望 | 第18-20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20-36页 |
| ·侗族侗寨 | 第20-22页 |
| ·侗寨的建筑 | 第22-24页 |
| ·侗族鼓楼概况 | 第24-25页 |
| ·侗族鼓楼的历史渊源 | 第25页 |
| ·侗族鼓楼的建造过程 | 第25-28页 |
| ·侗族鼓楼的发展过程 | 第28-29页 |
| ·侗族鼓楼的社会文化意义 | 第29-34页 |
| ·族人的精神支柱 | 第29-30页 |
| ·家族的标志 | 第30-31页 |
| ·鼓楼认同 | 第31-32页 |
| ·仪礼休闲场所 | 第32-33页 |
| ·击鼓传信 | 第33-34页 |
| ·悠久的鼓楼代表作 | 第34-36页 |
| 3 类型学的研究方法 | 第36-44页 |
| ·类型学的概念与范畴 | 第36-37页 |
| ·三种类型学 | 第37-38页 |
| ·类型学的思想流派 | 第38-41页 |
| ·迪朗的类型学思想 | 第39页 |
| ·勒·柯布西耶的类型学思想 | 第39页 |
| ·罗西的类型学思想 | 第39-40页 |
| ·博塔(Mario Bottal)的类型学思想 | 第40-41页 |
| ·类型学的设计方法 | 第41-44页 |
| ·建筑类型学的分类层次 | 第42页 |
| ·建筑类型学的设计方法 | 第42-44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4-78页 |
| ·侗族鼓楼的建筑类型分析 | 第44-50页 |
| ·厅堂式 | 第44-46页 |
| ·楼阁式 | 第46-47页 |
| ·门阙式 | 第47-48页 |
| ·密檐式 | 第48-49页 |
| ·组合式 | 第49-50页 |
| ·侗族鼓楼的宝顶类型分析 | 第50-56页 |
| ·攒尖顶鼓楼 | 第51-54页 |
| ·歇山顶鼓楼 | 第54-55页 |
| ·悬山顶鼓楼 | 第55-56页 |
| ·侗族鼓楼的平立面类型分析 | 第56-64页 |
| ·平面类型 | 第56-62页 |
| ·鼓楼各层平面 | 第56-59页 |
| ·鼓楼柱布置平面 | 第59-62页 |
| ·立面类型 | 第62-64页 |
| ·侗族鼓楼的结构类型分析 | 第64-70页 |
| ·穿斗式鼓楼 | 第64-68页 |
| ·中心柱型 | 第65-68页 |
| ·非中心柱型 | 第68页 |
| ·抬梁穿斗混合式鼓楼 | 第68-70页 |
| ·侗族鼓楼的艺术形式特征 | 第70-78页 |
| ·外形特征 | 第70-72页 |
| ·结构形式特征 | 第72-74页 |
| ·艺术特色 | 第74-78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讨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