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图目录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现实意义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与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 | 第23-24页 |
·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制 | 第24页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土地行政执法理论 | 第24页 |
·土地用途管制理论 | 第24-25页 |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第25-26页 |
·政府绩效评价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历史沿革 | 第27-31页 |
·1949年—1978年执法监察制度的初创阶段 | 第27-28页 |
·1979—1985年执法监察制度的调整阶段 | 第28页 |
·1986至2005年执法监察制度的发展阶段 | 第28-30页 |
·2006年至目前执法监察制度的完善阶段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我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1-41页 |
·执法监察结构体系现状 | 第31-33页 |
·宏观结构 | 第31-32页 |
·中观结构 | 第32-33页 |
·微观结构 | 第33页 |
·执法监察运行机制现状 | 第33-35页 |
·执法监察评价机制现状 | 第35-37页 |
·执法监察现状综合分析 | 第37-38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第五章 我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制实证分析——以宿迁市为例 | 第41-47页 |
·执法监察结构体系 | 第41-42页 |
·市级执法监察结构及其职能 | 第41页 |
·县(区)级执法监察结构及其职级 | 第41-42页 |
·乡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结构及其职能 | 第42页 |
·执法监察运行状况 | 第42-43页 |
·执法监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原因分析 | 第44-47页 |
第六章 国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经验及启示 | 第47-52页 |
·加强立法、司法机关对政府及行政人员的监督 | 第47-48页 |
·保持监督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 第48-49页 |
·改革土地监察体制 | 第49页 |
·合理设置行政监察机构 | 第49-50页 |
·发挥行政监察专员的作用 | 第50页 |
·积极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作用 | 第50-51页 |
·增强公众的土地保护与依法用地意识 | 第51-52页 |
第七章 构建我国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长效机制 | 第52-61页 |
·完善执法监察结构体系 | 第52-54页 |
·优化执法监察纵向结构体系 | 第52-53页 |
·理顺执法监察横向结构体系 | 第53-54页 |
·强化执法监察运行机制 | 第54-57页 |
·进一步巩固执法监察监测手段 | 第54-56页 |
·及时发现与制止违法行为 | 第56-57页 |
·合理处置违法行为 | 第57页 |
·建立和健全执法监察评价机制 | 第57-61页 |
·优选测评方法 | 第57-58页 |
·创新执法监察评价体系 | 第58-61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61-65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关于执法监察结构体系 | 第61页 |
·关于执法监察运行机制 | 第61-62页 |
·关于执法监察评价机制 | 第62页 |
·建议 | 第62-65页 |
·完善国土管理法律法规 | 第62-63页 |
·完善垂直管理模式 | 第63页 |
·强化共同责任机制 | 第63-64页 |
·完善执法监察评价机制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