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其嵌入式实现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19-22页 |
第2章 疲劳检测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34页 |
·疲劳驾驶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疲劳驾驶的形成机理 | 第22-23页 |
·疲劳驾驶的特征表现 | 第23页 |
·PERCLOS算法概述 | 第23-24页 |
·彩色空间理论 | 第24-26页 |
·YCbCr彩色空间 | 第25页 |
·RGB彩色空间 | 第25页 |
·YIQ彩色空间 | 第25-26页 |
·颜色空间的选取 | 第26页 |
·脑电信号基本理论 | 第26-29页 |
·脑电波 | 第26-28页 |
·脑电图仪的导联法 | 第28-29页 |
·脑电电极标准放置法 | 第29页 |
·脑电波分析基本理论 | 第29-31页 |
·傅里叶积分基本定理 | 第29-30页 |
·脑电信号的主要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实验仪器选取 | 第31-32页 |
·ICETEK-DM6437-B开发平台 | 第31-32页 |
·脑电信号采集仪器 | 第32页 |
·系统的软件开发环境CCS3.3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眼睛状态的检测与处理 | 第34-50页 |
·人脸检测 | 第34-44页 |
·肤色样本采集 | 第36页 |
·肤色阈值范围选取 | 第36-38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38-41页 |
·人脸范围的确定 | 第41-44页 |
·人眼检测模块 | 第44-46页 |
·眉毛和眼睛区域的确定 | 第45-46页 |
·眼睛状态检测 | 第46页 |
·疲劳判定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脑电信号的检测与处理 | 第50-62页 |
·脑电放大器采集脑电信号流程 | 第50-51页 |
·功率谱分析方法 | 第51-52页 |
·脑电信号的处理流程 | 第52页 |
·FIR滤波器低通滤波 | 第52-55页 |
·脑电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 第55页 |
·功率谱分析方法 | 第55-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系统硬件实现及测试结果 | 第62-72页 |
·系统架构 | 第63-64页 |
·系统硬件结构框图 | 第64-66页 |
·TVP5146 | 第65页 |
·视频采集模块 | 第65-66页 |
·数据处理模块 | 第66页 |
·视频输出显示模块 | 第66页 |
·系统的软件开发环境CCS | 第66-67页 |
·DSP/BIOS系统配置 | 第67-68页 |
·系统测试及结果 | 第68-71页 |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部分系统测试效果图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