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矿用圆环链简介 | 第12页 |
·圆环链的生产现状 | 第12-13页 |
·热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圆环链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疲劳研究 | 第15-17页 |
·疲劳问题的宏观研究 | 第15-16页 |
·疲劳问题的微观研究 | 第16页 |
·疲劳研究面临的新问题 | 第16-17页 |
·疲劳问题微观层次研究所遇到的困难 | 第17页 |
·价电子理论简介 | 第17-18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2 理论计算方法 | 第19-27页 |
·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 | 第19-22页 |
·理论提出 | 第19页 |
·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四个基本假设 | 第20-22页 |
·键距差(BLD)法 | 第22-24页 |
·基本思想 | 第22页 |
·BLD法 | 第22-24页 |
·理论应用现状 | 第24-26页 |
·余氏理论在铸铁中的应用 | 第24页 |
·余氏理论在钢铁材料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余氏理论在镁合金中的应用 | 第25页 |
·余氏理论在陶瓷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计算机编程语言和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3 23MnNiMoCr54钢相变过程、微观组织特征相及相界面 | 第27-61页 |
·微观组织特征相 | 第27-28页 |
·淬火微观组织中的特征相 | 第27页 |
·低温回火微观组织中的特征相 | 第27页 |
·中温回火微观组织中的特征相 | 第27-28页 |
·高温回火微观组织中的特征相 | 第28页 |
·微观组织相界面 | 第28-30页 |
·淬火微观组织中的相界面 | 第28-29页 |
·低温回火微观组织中的相界面 | 第29-30页 |
·中温回火微观组织中的相界面 | 第30页 |
·高温回火微观组织中的相界面 | 第30页 |
·α-Fe-C相价电子结构计算 | 第30-35页 |
·α-Fe-C的晶体结构 | 第30-31页 |
·共价键络、实验键距及等同键数I_α | 第31-32页 |
·利用BLD法推导r_(α') | 第32页 |
·建立n_A方程,求解n_(α') | 第32-33页 |
·各条共价键上的共用电子对数计算 | 第33-34页 |
·α-Fe-C晶胞中的原子状态数σ_N计算 | 第34页 |
·最强键共价电子数n_A的统计值n_A'计算 | 第34-35页 |
·最强键共价电子数n_A的最大值n_A~(max)和最小值n_A~(min)计算 | 第35页 |
·其它结构单元的价电子结构计算 | 第35-46页 |
·α-Fe结构单元 | 第35-36页 |
·α-Fe-M结构单元 | 第36-37页 |
·γ-Fe结构单元 | 第37-38页 |
·γ-Fe-M结构单元 | 第38-39页 |
·γ-Fe-C结构单元 | 第39-40页 |
·γ-Fe-C-M结构单元 | 第40-41页 |
·α-Fe-C-M结构单元 | 第41-42页 |
·ε-[Fe(M)]_3C结构单元 | 第42-44页 |
·θ-[Fe(M)]_3C结构单元 | 第44-45页 |
·各相结构单元的价电子结构参数计算结果 | 第45-46页 |
·马氏体最强键键能E_A的计算 | 第46-51页 |
·B值的计算 | 第47页 |
·F值的计算 | 第47-49页 |
·E_A的计算 | 第49-50页 |
·含合金元素M的E_A计算 | 第50页 |
·淬火马氏体含C晶胞α-Fe-C、α-Fe-C-M结构单元E_A'的计算 | 第50-51页 |
·相界面电子密度差计算 | 第51-54页 |
·α-Fe-C(110)面电子密度计算 | 第51-52页 |
·α-Fe(110)面电子密度计算 | 第52-53页 |
·电子密度差Δρ_((lmn)/(uvw))~(A/B)的计算 | 第53页 |
·电子密度差Δρ_((110)/(110))~(α'-Fe/M-Fe-C)的计算 | 第53-54页 |
·电子密度差统计值△ρ_((110)/(110))~(α'-Fe/M-Fe-C)'计算 | 第54页 |
·其它界面电子密度差计算 | 第54-61页 |
·ε-[Fe(M)]_3C(0001)面电子密度计算 | 第54-55页 |
·α-Fe(112)面电子密度计算 | 第55页 |
·α-Fe-C-(M)(112)面电子密度计算 | 第55-56页 |
·θ-[Fe(M)]_3C(001)面电子密度计算 | 第56-58页 |
·各界面电子密度差统计值计算结果 | 第58-61页 |
4 各结构单元权重计算 | 第61-68页 |
·淬火产物权重计算 | 第61-63页 |
·低温回火产物权重计算 | 第63-64页 |
·中温回火产物权重计算 | 第64-68页 |
·C、Mn、Cu的强化权重 | 第64-66页 |
·Si、Ni的强化权重 | 第66-67页 |
·Cr、Mo的强化权重 | 第67-68页 |
5 强化系数计算 | 第68-69页 |
·固溶强化系数 | 第68页 |
·界面强化系数 | 第68-69页 |
6 中温回火力学性能计算 | 第69-92页 |
·抗拉强度计算 | 第69-76页 |
·基体抗拉强度基值计算 | 第69-70页 |
·含C、Mn、Cu结构单元中温回火时强度变化量的计算 | 第70-71页 |
·含Si、Ni结构单元强度变化量的计算 | 第71-73页 |
·α-Fe-M结构单元强度增量的计算 | 第73页 |
·含Cr、Mo结构单元强度的变化量 | 第73-74页 |
·中温回火转变产物强度的计算 | 第74-76页 |
·伸长率计算 | 第76-84页 |
·无碳马氏体的伸长率 | 第76页 |
·淬火马氏体固溶强化伸长率的降低量 | 第76-77页 |
·淬火马氏体界面强化伸长率的降低量 | 第77-78页 |
·淬火马氏体伸长率的计算 | 第78页 |
·回火马氏体伸长率的计算 | 第78-79页 |
·回火屈氏体中含C、Mn、Cu结构单元伸长率的计算 | 第79-80页 |
·回火屈氏体中含Si、Ni结构单元伸长率的计算 | 第80页 |
·回火屈氏体中α-Fe-M结构单元伸长率的该变量 | 第80-82页 |
·回火屈氏体中含Cr、Mo结构单元的伸长率 | 第82页 |
·中温回火产物伸长率的计算 | 第82-84页 |
·冲击功计算 | 第84-91页 |
·淬火马氏体冲击功的计算 | 第84页 |
·固溶强化产生的冲击功降低量ΔA_K | 第84页 |
·界面强化产生的冲击功降低量 | 第84-85页 |
·原子状态组数σ_N引起的冲击功改变 | 第85-86页 |
·淬火马氏体冲击功的计算 | 第86页 |
·回火马氏体冲击功的计算 | 第86-87页 |
·回火屈氏体中含C、Mn、Cu结构单元冲击功的计算 | 第87-88页 |
·回火屈氏体中含Si、Ni结构单元冲击功的计算 | 第88-89页 |
·回火屈氏体中α-Fe-M结构单元冲击功的计算 | 第89-90页 |
·回火屈氏体中σ_N对α-Fe-M结构单元冲击功的影响 | 第90-91页 |
·回火屈氏体中含Cr、Mo结构单元冲击功的计算 | 第91页 |
·中温回火产物冲击功的计算 | 第91页 |
·计算值与实验值对比 | 第91-92页 |
7 疲劳相关问题探讨 | 第92-99页 |
·表征疲劳性能的电子结构参数 | 第92-93页 |
·特征相n_A~(max)和n_A~(min)的计算 | 第92页 |
·特征相界面Δρ_(max)和△ρ_(min)的计算 | 第92-93页 |
·微观组织的电子结构对疲劳裂纹扩展阀值ΔK_(th)的影响 | 第93-95页 |
·淬火回火微观组织的电子结构及其疲劳性能预测 | 第95-99页 |
·淬火、不同温度回火微观组织的电子结构 | 第95-96页 |
·淬火、不同温度回火微观组织的疲劳性能预测 | 第96-99页 |
结论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作者简历 | 第103-10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