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亚微米银颗粒局域场增强分子荧光的物理机制及应用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目录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1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5-17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6页
     ·金属纳米颗粒及其光学性质研究进展第17-23页
     ·表面增强荧光光谱研究进展第23-26页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和创新性第26-31页
第二章 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基本理论第31-48页
 第一节 贵金属的介电特性第31-37页
 第二节 金属表面等离子体第37-42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第37-40页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第40-42页
 第三节 金属表面增强荧光物理机制第42-48页
     ·局域场增强模型第42-44页
     ·表面等离子体耦合辐射模型第44-46页
     ·辐射衰减模型第46-48页
第三章 亚微米粗糙银颗粒表面光学特性第48-64页
 第一节 引言第48-49页
 第二节 亚微米银颗粒的制备与表征第49-50页
 第三节 亚微米银颗粒的光学性质研究第50-57页
     ·亚微米银颗粒远场光学性质分析第50-55页
     ·亚微米银颗粒近场光学性质分析第55-57页
 第四节 场叠加效应诱导亚微米银颗粒表面场局域化第57-61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61-64页
第四章 亚微米银颗粒表面局域场增强荧光及其物理机制第64-82页
 第一节 引言第64-65页
 第二节 亚微米银颗粒表面增强分子荧光的实验研究第65-74页
     ·CPD4分子荧光探测系统及增强基底第66-68页
     ·金属表面增强单光子荧光辐射第68-71页
     ·金属表面增强双光子荧光辐射第71-74页
 第三节 表面局域场诱导激发态分子受激辐射理论分析第74-78页
 第四节 亚微米银颗粒表面的分子激发态动力学过程第78-80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五章 亚微米银颗粒功能元件在微量油污监测的应用第82-93页
 第一节 引言第82-83页
 第二节 基于亚微米银颗粒油污检测功能元件的制作第83-86页
     ·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元件的制备第83-84页
     ·微量油污检测系统的设计第84-86页
 第三节 亚微米银颗粒功能元件检测海水中微量柴油第86-91页
     ·实验测量模拟海水体系中柴油的荧光光谱第86-89页
     ·理论模拟金属颗粒对柴油中多环芳香烃的辐射增强第89-91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六章 亚微米银颗粒光学功能元件的优化设计理论分析第93-113页
 第一节 引言第93-94页
 第二节 时域有限差分法基本理论第94-97页
 第三节 FDTD模拟银颗粒阵列表面光学性质第97-102页
     ·金属颗粒间距对表面光场的影响第97-98页
     ·一维排列的金属颗粒表面光场分析第98-102页
 第四节 皮秒脉冲激光加工石英热力学模拟分析第102-111页
     ·热传导模型建立第102-103页
     ·激光加工仿真软件第103-107页
     ·激光加工石英玻璃仿真分析第107-111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3-117页
 第一节 本论文研究内容总结第113-115页
 第二节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28-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赫兹波的产生及其对太赫兹波进行三维探测的研究
下一篇:多重非对称光纤及光纤光栅的理论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