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优储蓄率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导论 | 第8-15页 |
|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4页 |
| ·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其作用机制 | 第12页 |
| ·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优储蓄率 | 第12-13页 |
| ·最优储蓄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意义 | 第13页 |
|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 2 最优储蓄率的理论框架 | 第15-21页 |
| ·最优储蓄率的定义 | 第15页 |
| ·最优储蓄率的理论依据 | 第15-19页 |
| ·过度储蓄理论 | 第15-16页 |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16-18页 |
| ·动态效率 | 第18-19页 |
| ·最优储蓄率的测度方法 | 第19-21页 |
| 3 经济增长与最优储蓄率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21-31页 |
| ·经济增长对储蓄率的作用 | 第21-23页 |
| ·古典增长理论 | 第21-22页 |
| ·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 | 第22页 |
| ·新古典增长理论 | 第22-23页 |
| ·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 第23-28页 |
| ·经济增长起飞期 | 第24-26页 |
| ·经济增长高速期 | 第26-27页 |
| ·经济增长成熟期 | 第27页 |
| ·货币增长理论 | 第27-28页 |
| ·最优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 第28-31页 |
| ·最优储蓄率对投资的作用分析 | 第28-29页 |
| ·最优储蓄率对消费的作用分析 | 第29-31页 |
| 4 中国居民储蓄率现状分析 | 第31-37页 |
|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特点 | 第31-34页 |
| ·中国高储蓄率的现状 | 第31-32页 |
|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 ·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存在性分析 | 第34-37页 |
| ·相关性 | 第35页 |
| ·收敛性 | 第35-37页 |
| 5 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实证分析 | 第37-46页 |
| ·相关变量的选取和模型构建 | 第37页 |
| ·模型的选取 | 第37页 |
| ·数据的选取 | 第37页 |
| ·实证分析 | 第37-44页 |
| ·中国经济动态效率的检验 | 第37-39页 |
| ·哈罗德‐多马模型估算最优储蓄率 | 第39-40页 |
| ·索罗‐斯旺模型估算最优储蓄率 | 第40-42页 |
| ·最优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42-44页 |
| ·实证分析小结 | 第44-46页 |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6-47页 |
| ·合理控制储蓄率 | 第46页 |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46页 |
|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