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1.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3.创新点 | 第16-17页 |
|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 第17-22页 |
| (一)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 1.民办高校 | 第17页 |
| 2.意识形态 | 第17-18页 |
| 3.主流意识形态 | 第18页 |
| 4.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 第18-19页 |
| (二)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 | 第19页 |
| 2.中国共产党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 | 第19-22页 |
|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2-34页 |
|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 1.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2页 |
| 2.调查问卷的实施 | 第22-23页 |
|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现状 | 第23-28页 |
| 1.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取得明显成绩 | 第23-25页 |
| 2.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认可度较高 | 第25-26页 |
| 3.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满意度较好 | 第26-28页 |
|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8-34页 |
| 1.民办高校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 第28页 |
| 2.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政治敏感性不强 | 第28-29页 |
| 3.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僵化、滞后 | 第29页 |
| 4.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法与途径单一 | 第29-30页 |
| 5.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队伍有待提高 | 第30-31页 |
| 6.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复杂 | 第31-34页 |
| 四、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34-46页 |
| (一)提高民办高校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 第34-36页 |
| 1.加强民办高校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领导权 | 第34页 |
| 2.增强民办高校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管理权 | 第34-35页 |
| 3.强化民办高校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话语权 | 第35-36页 |
| (二)丰富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 | 第36-38页 |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 第36页 |
| 2.理想信念教育 | 第36-37页 |
|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37-38页 |
| 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 第38页 |
| (三)拓宽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 第38-42页 |
| 1.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 第38-39页 |
| 2.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 第39-40页 |
| 3.建设民办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网络阵地 | 第40-42页 |
| (四)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 | 第42-43页 |
| 1.提高民办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队伍的师风师德 | 第42页 |
| 2.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引进和对现有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力度 | 第42-43页 |
| 3.充分发挥辅导员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地位和中坚作用 | 第43页 |
| (五)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环境 | 第43-46页 |
| 1.创建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 第43-44页 |
| 2.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 第44-45页 |
| 3.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良好育人环境 | 第45-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附录 | 第51-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