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油与石油馏分共炼制结焦机理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生物油的制备 | 第11-13页 |
·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 第11-12页 |
·鼓泡流化床反应器 | 第12页 |
·旋转锥反应器 | 第12-13页 |
·其他反应器 | 第13页 |
·生物油的理化性质 | 第13-15页 |
·生物油的物理特性 | 第13-14页 |
·生物油的化学特性 | 第14-15页 |
·生物油的精制方法 | 第15-17页 |
·催化加氢 | 第15页 |
·催化裂解 | 第15-16页 |
·催化酯化 | 第16页 |
·乳化 | 第16页 |
·分子蒸馏 | 第16-17页 |
·共炼制 | 第17页 |
·结焦机理 | 第17-22页 |
·焦炭的形成 | 第17-18页 |
·影响结焦的因素 | 第18-19页 |
·焦炭前身物的分析 | 第19页 |
·反应机理 | 第19-22页 |
·集总动力学 | 第22-24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不同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历程 | 第25-36页 |
·引言 | 第25页 |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实验原料和催化剂 | 第25页 |
·实验装置和流程 | 第25-26页 |
·产品分析 | 第26-27页 |
·定义 | 第27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7-34页 |
·温度对结焦率的影响 | 第27页 |
·质量空速对结焦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酸的催化裂解反应路径 | 第28-30页 |
·环戊酮的催化裂解反应路径 | 第30-32页 |
·愈创木酚的催化裂解反应路径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焦炭前身物的分析 | 第36-51页 |
·引言 | 第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9页 |
·实验原料和催化剂 | 第36-37页 |
·实验装置和流程 | 第37页 |
·产品分析 | 第37-38页 |
·气体产品分析 | 第37页 |
·液体产品分析 | 第37-38页 |
·固体产品分析 | 第38页 |
·定义 | 第38-39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9-50页 |
·工艺条件的影响 | 第39-43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质量空速的影响 | 第40-42页 |
·掺炼比的影响 | 第42-43页 |
·结焦分析 | 第43-50页 |
·焦炭的元素分析 | 第43-44页 |
·催化剂比表面积变化 | 第44页 |
·催化剂XRD分析 | 第44-45页 |
·热重分析焦炭化学组成 | 第45页 |
·催化剂SEM分析 | 第45-46页 |
·焦炭前身物红外光谱分析 | 第46-47页 |
·焦炭前身物的13C NMR分析 | 第47-48页 |
·焦炭前身物的GC-MS分析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第五章 集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1-61页 |
·引言 | 第51页 |
·实验部分 | 第51页 |
·实验原料及催化剂 | 第51页 |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51页 |
·分析方法 | 第51页 |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51-56页 |
·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速率常数的计算 | 第54-55页 |
·动力学参数的求解 | 第55-56页 |
·模型的验证 | 第56-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