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水资源特性及变化趋势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水资源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4-15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邯郸市概况 | 第17-23页 |
| ·自然地理 | 第17-18页 |
|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 ·土壤植被 | 第17-18页 |
| ·水文气象 | 第18页 |
| ·河流水系 | 第18-19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22页 |
| ·地质概况 | 第19-21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页 |
|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 | 第21-22页 |
| ·水利工程 | 第22页 |
| ·社会经济 | 第22-23页 |
| 第3章 降水特性及变化趋势分析 | 第23-32页 |
| ·年降水量的计算 | 第23-24页 |
| ·数据来源 | 第23页 |
| ·P-Ⅲ型曲线 | 第23页 |
| ·降水量计算成果 | 第23-24页 |
| ·降水量特性分析 | 第24-28页 |
| ·空间分布 | 第24-27页 |
| ·年内分配 | 第27页 |
| ·年代变化 | 第27-28页 |
| ·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 第28-32页 |
| ·变化趋势分析 | 第28-29页 |
| ·丰枯变化分析 | 第29-32页 |
| 第4章 地表水特性及变化趋势分析 | 第32-43页 |
| ·地表水资源量计算 | 第32-36页 |
| ·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 ·计算成果 | 第33-36页 |
| ·特性分析 | 第36-37页 |
| ·空间分布 | 第36页 |
| ·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 | 第36-37页 |
| ·变化趋势分析 | 第37-42页 |
| ·显著性分析 | 第37-38页 |
| ·突变分析 | 第38-40页 |
| ·年代变化分析 | 第40-42页 |
| ·不同系列地表水资源量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 第5章 入出境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 第43-49页 |
| ·入境水量计算 | 第43-45页 |
| ·计算方法 | 第43页 |
| ·入境水量成果分析 | 第43-45页 |
| ·出境水量计算 | 第45-47页 |
| ·计算方法 | 第45-46页 |
| ·出境水量成果分析 | 第46-47页 |
| ·入出境水量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 第6章 地下水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 第49-61页 |
|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 第49-58页 |
| ·基础资料统计 | 第49页 |
| ·地下水埋深累计变幅计算分析 | 第49页 |
| ·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计算分析 | 第49-57页 |
|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年内、年际变化分析 | 第57-58页 |
| ·东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趋势 | 第58页 |
| ·地下水资源特征及趋势变化 | 第58-61页 |
|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 第58页 |
| ·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 第58-59页 |
| ·地下水资源的年际变化 | 第59页 |
| ·地下水资源的年代变化 | 第59-61页 |
| 第7章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 第61-75页 |
| ·地表水水质评价 | 第61-68页 |
| ·评价方法及参数 | 第62页 |
| ·评价结果 | 第62-65页 |
| ·变化趋势分析 | 第65-68页 |
| ·地下水水质评价 | 第68-75页 |
| ·评价方法及参数 | 第68页 |
| ·评价结果 | 第68-70页 |
| ·变化趋势分析 | 第70-75页 |
| 第8章 结论 | 第75-77页 |
| ·本文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 ·创新之处 | 第76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