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课题来源和总体介绍 | 第10-12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总课题概况 | 第10-11页 |
| ·子课题地位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气候变化给我国城市发展带来挑战 | 第12页 |
| ·我国城市规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 ·我国总体规划层面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 ·气候变化 | 第15页 |
| ·小城镇 | 第15-16页 |
| ·小城镇总体规划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文献资料分析法 | 第16页 |
| ·案例分析法 | 第16页 |
| ·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实践研究法 | 第16-17页 |
| ·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 第17页 |
| ·研究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17-19页 |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46页 |
| ·理论研究 | 第19-24页 |
| ·低碳城市 | 第19-20页 |
| ·生态城市 | 第20-21页 |
| ·其他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技术方法研究 | 第24-27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设计方法 | 第24-26页 |
| ·规划编制方法 | 第26-27页 |
| ·国内外相关实践综述 | 第27-45页 |
| ·国外相关实践综述 | 第27-32页 |
| ·国内相关实践综述 | 第32-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3 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总体规划 | 第46-66页 |
| ·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 | 第46-53页 |
| ·小城镇规划的特征 | 第46-48页 |
| ·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内容 | 第48-52页 |
| ·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中气候专题的相关研究 | 第52-53页 |
| ·气候变化与城镇的辩证关系 | 第53-59页 |
| ·气候变化存在的不争事实 | 第53-54页 |
| ·城镇对气候变化影响 | 第54-57页 |
| ·气候变化对城镇的影响 | 第57-59页 |
| ·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局限性 | 第59-61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有益案例分析 | 第61-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4 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研究 | 第66-97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内涵 | 第66-67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类型 | 第67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总体规划作用和目标 | 第67-68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方法转变 | 第68-71页 |
| ·以追求小城镇发展建设规划转向城镇综合规划 | 第68-69页 |
| ·以中心镇区规划为主转向区域协调 | 第69页 |
| ·以人口预测转向影响要素承载力预测 | 第69-70页 |
| ·多规融合 | 第70页 |
| ·规划工具的转变 | 第70-71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策略 | 第71-74页 |
| ·减缓策略 | 第71-73页 |
| ·适应策略 | 第73-74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程序 | 第74-86页 |
| ·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 | 第78-80页 |
| ·小城镇面临的气候风险评估 | 第80-84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阶段 | 第84页 |
| ·评审审批,优化规划方案和最终方案确定; | 第84-85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 第85-86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 第86-95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详细内容 | 第87-89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主要规划内容 | 第89-95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公众参与 | 第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 5 实证研究——以仙洪试验区中心镇朱河镇总体规划为例 | 第97-138页 |
| ·仙洪实验区中心镇简介 | 第97-99页 |
| ·仙洪实验区简介 | 第97-98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小城镇试点镇选取 | 第98-99页 |
| ·朱河镇基本概况 | 第99-100页 |
| ·地理区位 | 第99页 |
| ·气候条件特征简介 | 第99页 |
| ·地形地貌 | 第99-100页 |
| ·城镇建成区现状 | 第100页 |
| ·前期分析 | 第100-112页 |
| ·气候要素分析 | 第100-101页 |
| ·产业分析 | 第101-105页 |
| ·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 第105-106页 |
| ·市政基础设施分析 | 第106-107页 |
| ·绿地分析 | 第107-108页 |
| ·气候变化风险分析 | 第108-112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朱河镇总体规划定位和目标 | 第112-113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朱河镇总体规划策略 | 第113-114页 |
| ·产业策略:以商贸物流为先导,着重三产并举,形成农、工、商一体的综合产业体系 | 第113页 |
| ·空间策略:构筑功能优化、具有拓展弹性的城镇空间骨架 | 第113页 |
| ·交通策略:建立高效低碳的出行模式 | 第113-114页 |
| ·环境策略:建构绿色宜居家园 | 第114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朱河镇总体规划核心内容 | 第114-137页 |
|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 第114-123页 |
| ·中心镇区规划 | 第123-134页 |
| ·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项规划 | 第134-137页 |
| ·小结 | 第137-13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1页 |
| ·研究结论 | 第138-140页 |
|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140-1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145页 |
| 附录 1 小城镇气候风险评估矩阵 | 第145-147页 |
| 附录 2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147-148页 |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