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 第12-15页 |
| ·有关两岸经贸合作机制的研究成果 | 第12-14页 |
| ·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昆台经贸交流合作现状 | 第17-24页 |
| ·昆台经贸交流合作的历程 | 第17-18页 |
| ·初期阶段 | 第17页 |
| ·推进阶段 | 第17-18页 |
| ·昆台经贸合作工作推进现状 | 第18-21页 |
| ·成立台资工作领导机构 | 第18-19页 |
| ·促进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 | 第19页 |
| ·设立首个昆台合作的载体 | 第19-20页 |
| ·搭建两地经贸合作平台 | 第20页 |
| ·台资对促进昆明经济发展积极的作用 | 第20-21页 |
| ·昆台经贸交流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 ·台企数量少、规模小 | 第21页 |
| ·台企行业分布不均 | 第21页 |
| ·台企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 第21页 |
| ·昆台经贸合作平台很少 | 第21-22页 |
| ·昆台经贸交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2-23页 |
| ·两岸关系发展变化影响昆台合作 | 第22页 |
| ·昆明市主客观条件制约昆台合作 | 第22页 |
| ·在昆台资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 ·昆明市园区建设无法有效吸纳台资 | 第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昆台经贸交流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24-32页 |
| ·昆台经贸交流合作面临机遇 | 第24-27页 |
| ·政治环境 | 第24页 |
| ·云南桥头堡建设进入实施阶段 | 第24页 |
| ·政策支持 | 第24-25页 |
| ·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全面启动 | 第25页 |
| ·产业转移进程明显加快 | 第25页 |
| ·云南建设生物产业基地 | 第25-26页 |
| ·南博会提供了新平台 | 第26页 |
| ·昆明资源丰富 | 第26-27页 |
| ·面临的挑战 | 第27-30页 |
| ·区位面临的挑战 | 第27页 |
| ·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 | 第27-28页 |
| ·云南经济发展滞后 | 第28-29页 |
| ·出口面临巨大挑战 | 第29-30页 |
| ·全球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 第30页 |
| ·小结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苏州市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工作对昆明的启示 | 第32-37页 |
| ·苏州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的主要做法 | 第32-35页 |
| ·把握区位优势的科学定位 | 第32页 |
| ·实施全方位的对台经贸合作理念 | 第32-33页 |
| ·建立健全完善的对台招商配套设施和服务机制 | 第33-34页 |
| ·加强对台系统建设,不断优化对台工作环境 | 第34-35页 |
| ·苏州对台经贸合作经验对昆明的启示 | 第35-36页 |
| ·要以建立完善涉台制度为重点,提高涉台服务工作的水平 | 第35页 |
| ·以云台合作经贸合作为抓手,进一步夯实昆台经贸合作基础 | 第35页 |
| ·以重大涉台活动为契机,开辟对台交流平台 | 第35页 |
| ·以文化交流入台宣传为手段,提升昆明在台知名度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加强昆台经贸交流合作的总体构想 | 第37-41页 |
| ·总体思路 | 第37页 |
| ·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 ·实施开放合作的战略原则 | 第37页 |
| ·构建全方位合作原则 | 第37页 |
| ·实现互利共赢的原则 | 第37页 |
| ·推进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原则 | 第37-38页 |
| ·发展目标 | 第38页 |
| ·主要任务 | 第38-39页 |
| ·突出昆台经贸交流合作的重点 | 第38页 |
| ·扩大昆台经贸交流合作的领域 | 第38-39页 |
| ·提升昆台经贸交流合作的层次 | 第39页 |
| ·完善昆台经贸交流合作的机制 | 第39页 |
| ·优化昆台经贸交流合作的环境 | 第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六章 进一步加强昆台经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 | 第41-50页 |
| ·加强领导,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 第41-43页 |
| ·加强经贸交流工作的组织领导 | 第41页 |
| ·夯实对台经贸工作载体 | 第41页 |
| ·积极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 第41-42页 |
| ·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水平 | 第42页 |
| ·加大对重点台资产业扶持力度 | 第42页 |
| ·大力改善台商生活居住和社会环境 | 第42-43页 |
| ·积极引进台湾先进产业 | 第43-46页 |
| ·积极引进台湾先进制造业 | 第43-44页 |
| ·加大对台湾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的引进力度 | 第44-45页 |
| ·发展民营企业加强对接 | 第45-46页 |
| ·加大昆台合作政策支持力度 | 第46页 |
| ·推进技术管理领域的交流合作 | 第46页 |
| ·要积极搭建对接合作平台 | 第46页 |
| ·支持台湾园区建设 | 第46-47页 |
| ·加快台企与东盟、南亚市场对接 | 第47-48页 |
| ·搭建昆台合作发展平台 | 第48页 |
| ·积极发挥云南籍在台人士的作用 | 第48页 |
| ·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