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 第8-11页 |
·接地网电位分布测量方法和发展及现状 | 第8-9页 |
·接地网参数数值计算的发展及运行现状 | 第9-10页 |
·地电位反击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0-11页 |
·本课题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2 地电位反击 | 第13-28页 |
·雷电地电位反击产生的原理 | 第13-14页 |
·雷电流入地后,地电位升高的简化推导过程 | 第14页 |
·地电位反击的定义 | 第14-15页 |
·地电位反击的实例 | 第15-19页 |
·贵州民航高位水塔自控系统地网反击事故 | 第15-16页 |
·南方电网天生桥超高压局通信机房雷电反击事例 | 第16-17页 |
·东北警犬基地遭受雷击事故 | 第17-18页 |
·火电厂一次风机反击事故 | 第18-19页 |
·地电位反击的具体种类起成因 | 第19-28页 |
·由于地面位分布不均造成的反击 | 第19-22页 |
·独立避雷针塔的旁侧闪击 | 第22-24页 |
·独立地网间的反击或主地网对相邻接地体和地下金属物的反击 | 第24页 |
·地电位升高反击远地进线 | 第24-27页 |
·法拉第笼的反击 | 第27-28页 |
3 雷电冲击电压引起的地电位反击的电磁暂态仿真(ATP—EMTP) | 第28-42页 |
·ATP软件的介绍 | 第28页 |
·火花放电效应的接地体原理分析 | 第28-29页 |
·单根接地线的电路模型 | 第29-31页 |
·2根接地线的电路模型 | 第31-32页 |
·参数选择与仿真电路 | 第32-42页 |
·雷电流源的参数 | 第32-33页 |
·接地网等值ATP仿真电路 | 第33-42页 |
4 攀钢电动鼓风站地电位分布及反击实验 | 第42-56页 |
·试验线路布置方法 | 第43-45页 |
·地中电位分布 | 第43-44页 |
·分布电位的测量 | 第44页 |
·跨步电压及冲击电位的计算方法 | 第44页 |
·变电站地网冲击电流作用下站内二次设备反击电压测试方法 | 第44-45页 |
·试验注意事项 | 第45-47页 |
·试验电压的选择 | 第45页 |
·测量回路的布置 | 第45页 |
·电流极和电压极的选择 | 第45-46页 |
·冲击电流的注入点的选择 | 第46页 |
·试验的安全 | 第46页 |
·接地阻抗测试干扰的消除 | 第46-47页 |
·测量结果 | 第47-56页 |
5 地电位分布不均情况下旁侧闪击和地网间反击的防护措施 | 第56-60页 |
·安全距离 | 第56-57页 |
·满足各系统接地功能要求的能力 | 第57页 |
·共用接地工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57-60页 |
6 等电位连接 | 第60-64页 |
·等电位连接的意义 | 第60-63页 |
·等电位连接的方式 | 第63-64页 |
7 小结 | 第64页 |
8 总结及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